刘循听了严寿的话,愣在原地半晌。虽然他和严颜的交情比不上张任、郑度和黄权,但是当初抵抗刘备的叛乱,严颜是立有大功的,而且严颜在巴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份情谊,这份功劳,是不能忘的;这份势力也是不能忽略的。
同时,严颜去世了,那就意味着在川东出现了世家大族的权利真空。
巴郡虽然还是严家的天下,但是在严颜刚刚去世的这段日子里,严家内部必然会出现儿孙们之间争权夺利的现象。
而在这个时候,严寿放下家中的事情,千里迢迢的来到长安更说明了严家的争斗已经开始了,而且极有可能严寿是处于下风的一个。
不然报丧这种事,他不用自己亲自来。
他亲自来了,那就是在求自己为他稳住家中的地位。
现在对于刘循而言,绝对是一个乘火打劫的好机会,但是刘循在略微思索过后,还是决定不能打劫打得太狠。他没有着落似的看看窗外,看向窗外的苍穹,顿时,泪水涌上了眼眶,他强忍着,却还是像珠子一样扑簌簌的滴落下来,他颤抖着手从一个内侍手中接过繻布,擦了擦眼泪,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还是声音沙哑的道:“老将军今年有六十五了吧……”刘循泪眼模糊的看着严寿,喉头似乎什么哽着,说不出话来,强哼了一声:“老将军的丧仪不要简慢了,如今长安刚刚稳定,孤不能亲去,孤派人代孤去助你主持……”
严寿连连磕头,身子抽动着,强忍着没有哭泣:“多谢大王恩德。”
刘循想了想道:“长生,孤就让幼宰长史,还有蜀郡太守孔明和你去走一趟吧。”
长生是严寿的表字;幼宰是董和的表字。
严寿一听这话,当然知道董和跟自己回巴郡的意义是什么,汉王长史,在某种意义上,那就是代表了汉王本人,至于诸葛亮,仿佛没有必要,但他也不敢拒绝。不知道是悲从中来,还是感激涕零,严寿连连磕头:“臣下替家父多谢大王恩德,多谢大王恩德。”
刘循接着道:“长生,严老将军在去世前和你交代什么事没有?”
严寿一怔,抹去了脸上的泪水,道:“没有啊……”
刘循开始编故事:“大概是去年吧,孤给严老将军去了一封书信,因为如今李正方(李严)在秭归练兵,防备孙权,可是军粮难以筹措,所以孤想在秭归屯田,就和老将军商议过,请老将军将秭归的土地全部卖给朝廷,可是不成想老将军竟然病了。不知道那封信,你看见过没有?”
严寿一听这话,吓得一哆嗦。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一封书信。
他没有看见过不代表没有,如果这封信被他别的兄弟得到了,马上答应大王的要求,那这巴郡太守的位置岂不是要属于他人?想到这里,严寿立刻道:“大王,臣下愿继承父亲遗志,将秭归土地全部献给朝廷!”
“这……这不好吧……”哪有这样的一封书信?不过是刘循编造出来忽悠严寿的。
严寿再次磕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下愿意将秭归土地献给朝廷!”
“那还有减租减息的事呢?”刘循得寸进尺,不经意的又问道。
严寿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沾上毛比猴都精,顺杆爬道:“臣下愿意在巴郡全面推行减租减息!”
刘循的目的全部达到,他将严寿扶起来,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道:“长生,今后的巴郡,今后我西川的第二道大门,就靠你了!”
严寿心领神会,刘循的这一句话就等于确定了他在巴郡的地位:“臣下誓死效忠大王,绝不辜负大王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