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听了司马懿的一番分析之后,立刻就下令曹休停下了对潼关、武关的攻打,并且命令曹休调他麾下二十五万大军中的十五万北上,来邺城集中。
既然曹魏都停止了进攻,就算东吴在进攻秭归、江州的战斗中承受了一些损失,折了名将;就算东吴在荆州集结了举全国之力的大军,但是这仗无论是孙权还是陆逊都不敢再继续打下去了。
面对百万大军的围攻,刘循竟然还北上攻下了晋阳,一时间让孙权和陆逊都拿不准,这是曹魏放水还是曹魏的人马这么的不堪一击吗?
孙权和陆逊都知道晋阳对于曹魏的重要,就算放水,也不至于放这个地方的水啊。
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但是,无论曹魏是什么原因失去了晋阳,东吴现在都要撤出这场战争,静观待变。
孙权、陆逊都觉得这是他们东吴现在最好的选择。
刘循回到长安。
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厉兵秣马,打造兵器,随时准备策应诸葛亮在晋阳对抗魏军。
现在对于汉军而言,最缺的是骑兵,尤其是铁骑,精锐的铁骑。
所以,刘循从回来的这一天起,基本上天天都在渭水北岸和赵云、马岱操练骑兵。
好在这个时候,在张掖、酒泉和西平屯田的姜维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了优质的战马骑兵一千五百骑。
刘循立刻将这一千五百骑兵装备上马鞍马镫和马蹄铁,编入刚刚组建的铁骑人马中,这样的话汉军铁骑的数量又达到了七千之众。
虽然刘循的汉国比起刘备的蜀汉多了关中和凉州,虽然关中也被全民皆兵了,虽然关中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初步的恢复,但是仅仅依靠关中的人口数量是很难应付一场大规模战争的。
关中的这个弱点,无论是三国的正史还是小说的演义,都有逗露。
比如魏国对吴蜀两国采取的军事应对政策。
为什么是西守东攻?
原因很简单,就是西边没有大量的人力支撑战争。
也就只有依靠中原的“接济”,仅仅抵挡住诸葛亮的六出祁山。
现在,刘循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
刘循对郑度道:“丞相,开春之后,我大汉和魏国就会发生大战,可是我关中人口不足,真的一旦打起来,我朝只怕是无兵可用,你说咱们怎么办啊?”
郑度道:“陛下,这还不简单吗?陛下完全可以从凉州、汉中调集兵马过来呀。”
“调集是可以调集,调多少?调少了没用,调多了,比如从两地调来十五到二十万,朕怕养不活他们啊!”
郑度道:“陛下,关中因为人口不足,还有大量的荒地没有开垦,陛下从凉州和汉中调来兵马之后,让他们来开垦荒地,让他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对呀!”刘循如醍醐灌顶:“朕怎么忘了军屯呢?”忽然,刘循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可是,现在调兵过来,这个冬天的粮食怎么解决?”
郑度道:“汉中距离长安不远,凉州与长安之间也有大路便于骡马行进,让他们自己先带三个月的粮食过来。”
“丞相的意思是让兵士自己运粮?”
“对,让他们自己从各自的驻地运粮过来,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郑度讲出了自己所有的思路:“陛下,长安因为人口不足,还有好些荒地没有开垦,如果让百姓去开垦,那要减免他们的赋税。这一回正好,让军队来开垦。如果需要打仗,就派他们出去,这些土地也开垦出来了,再分给百姓,那样的话他们第一年就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就算是少缴一点,也比全免了好。”
郑度的账都已经算绝了。
刘循听了哈哈大笑:“行,朕就听丞相的,从凉州和汉中,对了,还有益州,三个地方,一起抽调十五万大军来关中,施行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