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权的担忧,陆逊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不待孙权开口道:“吴侯,您现在如果登基称帝,不仅仅无法和刘循、曹叡一争天下,并且有灭亡之危啊!”
孙权笑道:“伯言,你这话说得就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陆逊道:“吴侯,请听属下一一道来。”
“请讲。”
“第一,吴侯不称帝,江东的这些文臣武将便都是乱臣贼子。请问吴侯,谁愿意做乱臣贼子呢?第二,以往江东百姓人人自危,如果吴侯称帝会不会引来汉魏两家的入寇进犯(其实这只是孙权的忧虑,陆逊说得好听是江东百姓的忧虑),但是现在汉魏两家已经杀得难解难分,吴侯称帝,他们只会来祝贺,谁还有力来入寇进犯;还有第三,当下是我江东外部最宁静之时,百姓将无人不拥戴吴侯称帝,决然没有人敢逆天下之大势反对。”
陆逊的这一番话将内外形势剖析得明明白白,顿时就说得孙权心潮澎湃,但是他还是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道:“伯言说此番来武昌有两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是什么?”
“这……”陆逊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什么?难道伯言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陆逊道:“吴侯,如果第一个目的没有达成,第二个目的说来,那简直就是空中楼阁,决然无法实现。”
“就算无法实现,也还是请伯言说一说。”
“请大吴皇帝陛下派出大吴丞相在武昌囤积粮草,一旦曹魏派出使者求援,或者是战事再有对大吴不利的变化,武陵、长沙人马可先抵达武昌,然后装载粮草,立刻就能从庐江北上。”
孙权沉默良久,微笑的看着陆逊道:“只是伯言所言也只是一家之言。”
陆逊立刻明白,道:“吴侯,最近中原战事正急,为了让汉魏两军能够以死相搏,属下应当暂时留在武昌为好。”
双方都在打着哑谜,但是都能了解对方的心意。
孙权笑道:“也好,那伯言就暂时留在武昌吧。”
三日后,孙权举行朝会,江东的文臣武将齐聚一堂。
张昭第一个站出来道:“吴侯,天下三分的局势早已形成,当下汉、魏两国都已称帝,请吴侯早登帝位,以正视听。”
显然,张昭这个老顽固已经被陆逊说通。
孙权看了一眼张昭身旁的陆逊,陆逊沉默不语。
顾雍道:“子布先生所言甚是,请吴侯登基称帝!”
张昭、顾雍分别代表的是流亡北士和江东士族,他们两派既然拥戴孙权建国,那孙权当然就是顺水推舟的称帝。
随后,孙权择日在武昌南郊登坛即位,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谥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立世子孙登为皇太子,命陆逊为上将军,顾雍为丞相。
到了今时今日,三国鼎立的局面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形成了。
当即,孙权向刘循和曹叡同时送去大吴的国书,希望能和他们联合,讨伐不臣。
不得不说,孙权玩的好一手两面三刀,左右横跳。
顾雍是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由他来出任丞相,江东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的被送来武昌。
此时的整个吴国的军事准备就好像一只伏在水面的鸭子。
看着好像没有动,看着好像波澜不惊,其实那是典型的鸭子凫水,下面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