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稍加指点,姜维只这一招,立刻就引得司马师坐立不安。
决定一个人智慧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两点,眼界和灵活。
眼界包括亲眼所见以及亲身经历加上读书的多少。
一个人亲眼所见以及亲身经历的事情终究不会比书上的丰富。
书上所记录的,大多是前人亲眼所见以及亲身的经历,当然也包括前人吹牛皮的套路(书上记载的也未必全是对的真的)。
灵活主要是思维灵活,不钻牛角尖。
姜维的谋略之所以不如诸葛亮,主要还是在眼界和灵活上都不如诸葛亮。
司马师虽然坐立不安,但他终究不是那种没有上过战场的雏。
首先,他派出副将王经主动攻打汉军在上党城外的营寨。
姜维一听说魏军来攻,立刻就明白,这是司马师在试探。
甚至于他早已料定了司马师一旦得了自己的人马在往邺城方向运粮的消息就会来试探一下。
所以,这一仗姜维不能不打,一旦不打,以司马师的狡诈,他就会识破姜维这是在诱敌深入。
不仅要打,而且要大获全胜,要给司马师一种假象,他想错了。
只有让司马师确信自己想错了之后,如果再度发现他姜维的人马确实是在运粮食,那他司马师一定会大呼上当,并且立刻派兵来攻击自己的运粮队伍,那样一来,他姜维的计策才算是成功了。
王经领着三千人马刚刚抵达姜维的营寨前面。
姜维一声令下,张翼、关索率领两万多的汉军将士从四面八方冲向魏军。
亏得王经早有准备,司马师也派了夏侯渊的两个儿子——夏侯惠和夏侯和率军在后面接应,不然王经非得全军覆没了不可。
王经和夏侯惠、夏侯和撤回上党,将汉军主力都在上党城下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司马师,司马师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难不成姜维在黄河岸边扎下营寨是虚晃一枪,就是要引我出战?”
夏侯惠道:“司马太守,在下有一计,可以试探出姜维的虚实。”
司马师问道:“夏侯将军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夏侯惠道:“再试探一次。”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愣。
王经问道:“夏侯将军,此番试探,我军折损了一千余人,再试探一次,有这个必要吗?”
夏侯惠道:“王将军,从姜维往黄河上安营扎寨,就足以看得出他不是个等闲之辈。或许这一次我军出击试探,他姜维已经料到了,但是在下以为,他决然不会料到我军还有第二次的试探,而且我军的试探越快越好。就好似当初太祖皇帝在宛城战张绣撤军的时候,起初是太祖皇帝亲自殿后,张绣追击,结果张绣吃了败仗,贾诩让张绣再追,太祖已经去了前军,所以我大魏人马吃了败仗。在下的第二次试探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他还是全军杀出来呢?”
“那就说明了他在黄河边上扎下的营寨,不过是虚晃一枪。”
司马师问道:“如果相反呢?”
“司马太守,那我军就要想办法截断姜维往邺城运粮的道路,以确保邺城的安全。”
司马师笑道:“稚权妙计,妙计啊!”
稚权是夏侯惠的表字。
三日后,司马师亲自率军攻打汉军营寨。
而这一次,汉军没有出击,只是据守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