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庄这几个小伙子说得这事,并不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而是从村里老辈人儿口中所听来的。
话说还是明末清初那会儿,大躺庄那时还是靠着种地为生,家家户户都很穷,庄稼人地里刨食吃,碰上好收成,还能吃口饱饭,万一不幸赶上旱灾岁月,一家老小都得挨饿,早些年大塘庄村前土地肥沃,日子倒也好过。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大破京师,逼着崇祯帝溢死在媒山寿皇庭树下,李自成更是霸占了后宫,当时有个小太监趁着这股子混乱劲儿,连夜逃出了紫禁城。
这小太监老家不是别地,正是青平县大塘庄,打小在皇宫中服侍皇帝老儿的后宫佳丽,本想着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谁知出了此等变故,最可怜的还是家中父母,临死之前都没看上儿子一眼。
小太监一路餐风饮露、忍饥受冻,好不容易回到故里,哪曾想家中房屋长期无人打理,早就塌了,最初东家借宿一宿,西家投睡一夜,可日子一长,大塘庄的人家都不乐意了,非亲非故,白吃白喝还白睡,祖宗来了也不见得要这般侍候。再一个人们打心底儿是看不上这个小太监,觉得这人晦气,好好的一个男子汉大丈夫,非得把命根子割了,说句不好听的,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对不起列上祖宗,要说你做太监像魏忠贤一样有本事,人们或许会高看你一眼,乡里乡亲的也能跟在你屁股后面沾点儿光,可偏偏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穷太监,身上一个大子儿也掏不出,谁看得起你?
小太监是大塘庄人,当下村里人提起他,都觉得丢脸,不但不肯收留,反而将他赶出了大塘庄。
大塘庄村后是大山连着大山,其中一座大山山腰处有一道深沟,当地人称这里为“大蛇沟”,后又叫“死人沟”,再后来又改叫成了“永安坳”,
“永安坳”,光从这名儿上来听,您也能想得到,这里指定不太平,要真太平无事,就不会用到“永安”二字了。
回过头来说一个破阴沟哪来那么多破名儿?
您稍安勿躁,这其中还有得讲儿,山里那处深沟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听当地村民口传,说是某天深夜,老天爷那脸色也是鬼催一般,光打雷不下雨了,村民们睡得正香,突然一道炸雷从天而降,雷声震耳,电光印白了半边天,就因这道闪电,引发了火灾,大山里火光一片,这当口那里还顾得上睡觉,大家伙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光着个大腚拿上家伙式就要去救火,说来也是奇怪,还没等人们靠近,火自己就灭了。
众人不明所以,好奇心作怪,就想去火源处看看,还没靠近,就闻到一大股烧焦味儿,要说大火刚灭,有烧焦味儿也正常,可怪就怪在隐约间还嗅到一股子腥臭味儿,槁木死灰中还见有黏液,有人忍不住摸了一把,这一把下去可要了命,只听他惨叫一声,大家伙回头一看,早已化作一滩浓血。
突来的变故,吓得众人面面相觑,当时真是吓得不轻,连连往后退,刚退出去几步,再回头一看,可把众人给吓坏了,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一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更骇人的是,深沟里还有一条大蛇,但见那大蛇足有水缸般粗壮,整个蛇身盘伏在深沟里,少说得有七丈长,七丈是多少,用现在的长度单位来计算,那就是二十多米。大蛇蛇身呈银色,看上去坚不可摧,头顶还生着一对赤红冠子,相传蛇到了一定的年限,就会成精化龙,而头上那对冠子,就相当于龙角了。
众人站在上边看傻了眼儿,老半天没回过神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那条大蛇就像没发现众人似的,紧闭着双眼,盘伏在深沟里一动不动,不能说是死了,就好似刚才经历过一场浩劫,此刻元气大伤,就像闭眼目回神一般。
趁着这个当口,众人掉头就跑,回到村里把这事一说,山沟里有一条大蛇就算是传开了,故而得名“大蛇沟”。
大伙本以为深沟里那条大蛇养好伤就会离去,不料想过去了好几个月,大蛇还在此处,不肯离开半步,好像在守护着什么似的。
村里住着一个姓吴的老头儿,以打猎为生,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认为深沟里一定有什么宝贝,要不然那条大蛇吃饱了撑的,没日没夜的守在那里?
深沟里有一条巨蟒,别人都不敢靠近,这吴老头儿是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了,想去看个究竟,当天早早吃了饭,操起防身的家伙式,带着干粮独自上了山。来到深沟处一看,那大蟒果然还在,吴老头儿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如此大的巨蟒,好在大蛇没发现自己,不敢靠近,就趴在一块巨石后面往下观瞧。这一看可不得了,就见深沟岩壁上有一朵灵芝,吴老头儿平日里除了上山打猎,运气好的时候也能碰上灵芝棒槌这类的,但见岩壁上那朵灵芝足有盆口一般大小,整个灵芝呈赤红色,吴老头儿以前听人说过,这叫“血灵芝”,看成色,少说得有千年之久,相传吃了千年血灵芝,能起到返老还童之奇效,不光如此,不管多么难医治的疾病,吃了血灵芝立马见效。
吴老头儿在岩壁上方看得啧啧称奇,有心下去摘下血灵芝就走,余下之年过神仙日子,奈何有大蛇守护,心知自己没那通天本事,就想打道回府,刚起身要走,这时就见大蛇动了,一时间山摇地动、暴土扬尘,惊得周围鸟禽乱飞、走兽四撺。大蟒半个蛇身爬到半山腰处,伸出手臂般粗的信子舔舐那朵千年血灵芝,时不时还发出几声嘶鸣,瞧它那样子,似乎很享受。
吴老头儿生怕大蛇发现自己,趁大蟒享受之际,小心翼翼地退了回去。
吴老头儿回去把所看到的给人们一说,一传十,十传百,一天时间不到,传得城里城外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