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三兄弟,说完马老大以及马老二,咱再来说说这个马老三。
马季平是个割猪匠,这兄弟三人中,也只有马老三继承了他爹马季平的衣钵。
杀猪匠倒是听说过,割猪匠这门手艺具体是干嘛的,咱给您简单说道说道。
老时年间农村三大巧儿活——“一劁二补三打铁”,此话当怎么讲?说这个“劁”其实指的就是割猪匠这门手艺,“补”又指什么呢?说得是补锅,再一个打铁就更好理解了,过去会这三门手艺的人,相比之下,这类人还是比较吃香的。
割猪匠又称“劁猪匠”和“骟猪匠”,当然各个地方叫法不同,反正甭管怎么叫,无非就是这三种称呼。
“割猪匠,割猪匠”,您不用想都知道,这档子手艺指定跟猪有关。
过去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养一两头过年猪,有句老话说得好——“猪不割不肥。”刚买来的小猪仔,都要进行阉割,公猪割睾丸,母猪则割卵巢,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就是为猪去势,以便饲养,提高生长速度,改善肉质口味。
这位不解,说如果猪仔不进行阉割,会怎么样?这话您问着了,公猪不阉割,则会分泌大量的雄性激素,话说得粗鲁一点儿,一天到晚就想着交配这档子的事了,从而导致不好好进食和睡觉,体内邪火长期得不到释放,则性情也会变得暴躁不安,啃圈撬砖那都是小事,搞不好还会翻墙越栏,从而跑出去搞一些偷香窃玉之事。说母猪也一样,不把其卵巢割掉,一旦到了发情期,发起猪疯来比公猪还厉害,左一头右一头就朝着墙上撞,恨不得当场撞死,所以人们常说“母猪撞墙”,这话也并非不无道理。
开春时期,乡下人家都会买上一两头猪仔回来饲养,到了年关,长大长肥了,就可以当作过年猪给杀了。
刚买回来的猪仔需要进行阉割,不可能说自己就给骟了,有道是——“隔行如隔山”,不当这份差,吃不了这碗饭,这时候就需要请到专门割猪的割猪匠师傅了。
说割猪匠师傅腰间挂一面锣,锣碗口般大小,锣下方挂着一撮儿猪毛,这就象征着吃割猪这碗饭。一边走一边敲,“铛、铛、铛。”锣声清脆响亮且有节奏,也不用吆喝,人们听见锣声,都知道是割猪的师傅来了。
说年关过后,也是割猪匠师傅们是最忙的时候,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大清早的起来洗漱完毕,收拾收拾带上吃饭的家伙式就出门了。吃饭的家伙式无非就三样,一面挂有猪毛的小锣,一把骟猪刀,还有就是一根银针。
割猪匠师傅带着家伙式来到主家,提前用温水洗手,也叫净手,再把骟猪刀这银针放进开水中烫上一烫,其作用就是消毒,预防伤口感染。一切准备完毕,主家这才将猪仔从猪圈里抱出来递给割猪匠师傅,割猪匠师傅用红绳将猪仔腿脚绑好,再用红布将其眼睛给蒙上,红红火火则代表有个好兆头。做完这些,割猪匠师傅将猪仔四脚朝天平放在地上,再由主家死死摁着,割猪匠师傅拿起骟猪刀找准位置就要对其下手,一边骟心里还得默念口诀:“上起三岔骨,下起二乳头,逢中开一刀,刀破皮,手破膜,小肠软,大肠热,儿肠硬如铁,阴手进,阳手出,手手不离三岔骨,上花对下花,一点都不差,不在灯盏,就在土地屋。”一套口诀念完,这个猪蛋也就骟下来了,期间猪仔可倒了血霉,疼得“唧唧”直叫唤,惨叫声响彻云霄,隔着三里地儿都能听见。
这位不服:“净他妈吹牛皮,还三里地儿,有那么夸张吗?”
您还别不信,换作骟你的蛋,我估计您比猪叫得还大声。
不扯闲篇,说骟下来的猪蛋要么扔在猪圈房顶上,要么拿来吃。割完猪,还需用银针将伤口缝合,趁着这当口,割猪匠师傅还得说上几句吉祥话,缝好后,这才将其抱回猪圈里。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半分拖泥带水,前前后后不出五分钟,一只猪就算是阉割好了。骟一头猪多少多少钱,主家将钱塞进红包了,再将其递给割猪匠师傅,就相当于是犒劳钱了。光给红包还不算,主家还得事先准备好一桌好酒菜,以便割猪匠师傅忙活完后吃喝。
他马老三就是一个割猪的割猪匠,每天起早贪黑,东奔西跑,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后经媒婆介绍,娶了个媳妇儿。
不过提起他这媳妇儿,不怎么招人待见,主要这人还是太省了。
您大概觉得疑惑,说省吃俭用不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美德吗?那怎么还招人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