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扣肘前。
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
(七)三曲:
两肱宜曲:弓如半月,则为富。
两膝宜曲:弯如半月,则为厚。
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则力凑。
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
(八)三挺:
颈项挺:则头部正直,精神贯顶。
脊背腰挺:则力达四稍,气鼓全身。
膝盖挺:则气恬精怡,如树生根。
九要为:
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顶;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缩;九要起躜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塌腰、塌腕)。
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扣肩、扣膝、扣趾)。
提者,谷道内提也(提肛)。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舌顶上腭、顶头、顶手、顶膝)。
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朝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裹肘、裹胯、裹膝)。
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松肩、松胯)。
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及力往下垂劲也(垂肩、垂肘)。
缩者,两肩与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缩肩、缩胯)。
起钻落翻者,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
诸君看看,五行拳这简单的五个动作,却要受到如此多的束缚,能打得顺畅吗!
两人初打时,那可真是顾头不顾尾,顾手不顾脚,顾上不顾下,顾左不顾右,打得别扭之极。二人核计,打拳击一样打出直钩摆拳,发出的拳力比五行拳巨大,这五行拳何苦要把身体做如此多的束缚呢?
二人问王爱党,但王爱党也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说:“这拳是老祖宗这么传承下来的,也许打得时间长了就会出功夫吧”
二人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练。
其实这二人不知道,这五行拳的外形动作,是给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准备的,可不是给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蹬腿扭胯扣肩准备的。二人的疑问是对的,如果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蹬腿扭胯扣肩打拳,那么拳击和西方格斗术的直钩摆拳的发力要比打五行拳厉害得多!
他俩也不知道,那八法九要的规定,是形意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的表象而已,绝不是刻意做出来的。如果不明白形意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而只是单纯地做出八法九要的外形动作,其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相反,不会使用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打拳而是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蹬腿扭胯扣肩打拳,反倒把身体束缚住了,把人体正常的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功夫都耽误了。
所以,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蹬腿扭胯扣肩打五行拳,则内里无法调息,练不出五脏六腑生成的心肾交合的能量蓄发;外部也无法让周身三节折叠拧裹,还束缚住了肌肉紧张收缩发力。这样练拳的结果就是内外能量蓄发皆无,练出来的所谓功夫,其实是不伦不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