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光涌依旧毫无犹豫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闻言,哈哈大笑,感慨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来,我以此试人,无一能解者。你今日既解,请善加保任!”
刘夜听到这里,感觉丹田有股暖流上涌,便知自己有所感悟,当即坐下开始参。
其实这则公案的表面意思对他而言并不难理解,他以往早有类似的体悟,但是他感觉自己今日似乎要将这种体悟更深一步。
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深度禅定。
此刻,刚才上涌的暖流化作他心中说不出的喜悦,言语难以形容,如果非要说,大概那是一种快要解脱了的愉悦。
为什么是快要解脱?因为他不知道解脱后将面临什么,所以还是不敢解脱。
他回顾之前南塔光涌回答仰山的内容,发现南塔光涌的回答并无经过任何的思量,完全是出自南塔光涌价值观的本能答案,而这种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常用的比较价值观。
尤其南塔光涌说的那句:“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对刘夜的触动最大。
刘夜心说,“只要心里有个“像什么”,心里就有个“不像什么”,总有一个参照物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就是分别心,比较心,计较心,相对论......一切烦恼的根源啊!也是束缚人心自由的最强法则吗?”
他问自己,“如果人们不靠参照物看这个世界,那眼里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心里的状态又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他开始继续参。
过了不知多久,他心说:“如果人们不靠参照物看这个世界,便没有凡与圣;没有高与低;贵与贱也不存在;大与小都一样;没有我不如你,你不如我;没有我要成为什么,你要成为什么;没有你在前,我在后;没有骄傲,没有谦卑;没有谁瞧不起谁,没有谁嫉妒谁;没有石头,木头和竹子的对比,只有石头适合用来做什么,木头适合用来做什么,竹子适合用来做什么;一切都在该在的位置上,没有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