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班奏道:“国丈之言所说的不对!林逊所犯的罪是普通犯罪,不能上纲上线,本来是轻罪,不能重判,免得失去公允,朝廷的公信力,还有皇上权威,都会受到影响。林逊犯的罪不是十恶不赦的重罪,不是以下犯上。只不过是误伤一命而已,既然不是反叛大罪,就不能牵连到家人,怎么能连累到家属族人呢?再说林家族大,人数众多,如果过于严苛,就去捉人,谁肯束手就擒?万一弄不好,引起民变,恐怕就会遭到祸患,引火烧身,反而不美!还请圣上多多明察,不要偏听偏信,酿成大错,所以,请陛下不要听信钟相,不要准奏。”
“老爱卿,二位休要争论,朕自有主意。如今看来,再次下旨,给全国各个省份,让各省的文武大小官员,务必用心去捉拿逃犯,限定时间抓回逃犯林逊。谅他插翅难逃!”皇上说道。
丁绍福叩谢皇恩后,退回班列之中。
钟奸相心里暗自骂道:昏君不准奏,只是听了丁绍福德启奏,那老匹夫和我作对,下一个就要将他搞死。
他又想,也罢,就不免就用这个计谋,明着奏请去湖广买马,暗地里嘱咐心腹鲍成汉假传圣旨,捉拿林逊的母亲,将其囚禁起来,这样的话,林逊听闻此事,母亲被羁押,一定会来打探消息,只要设置好陷阱,以他母亲为诱饵,就不怕他不上当,不担心他不会坠落到陷阱里面。
想到这里,钟奸相开口说道:“微臣看见京城附近的战马日渐稀少,陛下需要下旨命一名武官前往湖广挑选购买战马回到京城,作为京城保卫用的战马,未雨绸缪,岂不更好?看来看去,微臣以为,还是湖广的马匹最好,不妨就去湖广采购战马,还望我主准臣所奏。”
“国丈为国分忧,既然战马日渐稀少,需要补充,应当购买战马,以备不时之需。但不知道哪位武官愿意前往湖广购买战马呢?”皇上问道。
“老臣推荐镇国将军鲍成汉比较合适,这个人文武双全,办事稳当,胸有成竹,又有主见。除了他,没有谁更合适了。皇上不妨用他。一定会不辜负圣望,马到功成!”钟奸相说道。
皇上听了,点点头,准奏,立刻传旨,拨出国库白银八万两,着镇国将军鲍成汉前往采购军马。
鲍成汉领旨谢恩,这一天退朝后各自散去,钟国丈邀请鲍成汉到相府内,两个奸臣见面详谈。
二人对饮,过了一会儿,看看酒至半酣,钟奸相拿出一道假的圣旨,嘱咐道:“凭这个去捉拿林逊的娘,将其囚禁,莫忘记了。”
鲍成汉点头,记在心里,连连允诺,小叙一会儿,就又要赶路。
然后,跋山涉水,不止一天两天,一连数月,就到了湖广枣阳县。
鲍成汉一到,就进了枣阳城,然后乔装打扮,微服私访。
谁知道,林丞相的府邸早已封了,固若金汤,无法进入,一片安静,他心里感到非常惊讶,心里琢磨,莫非林逊早就偷偷地搬家了别的地方了,这可如何是好?怎样给钟相说呢?
鲍成汉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船上,第二天又进城,知会一下督察巡抚司道,文武官员少不得都来招待,每天都有酒筵招待,视为座上宾,生怕得罪了他。
毕竟他是来办事的钦差大人,过了十几天之后,已经挑选好了好马五百匹。
这一天,鲍成汉就辞别都督文武官员,起程回京城复命缴旨。
三千精兵押着良马去了。
刚好路过铁球山。
他们迷失了方向,本来向东北方向走,结果走到西南,然后正南,结果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越走越心慌。
有众喽啰远远就看到了很多马匹,有数千兵丁带领着马匹往前移动,有一面大旗,旗帜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鲍”字。
喽啰就将这个情况立马报告给山上的胡猛彰听。
“在明朝朝廷里姓鲍的并没有其他的将军,或者小头目,没有这个姓。想必这个人就是鲍成汉。他是奸臣。朝野尽知。既然是奸臣,就要捉拿,押到山寨,然后将其祭奠国母,为林太师报仇雪恨。”
林公子一听,就来了精神,他大怒道:“不用劳驾兄长下山迎敌。由小弟来将其抓来,解心头之恨。稍等片刻,快去快回。”
“贤弟,你是朝廷发出公文告示缉捕的罪犯,怎么能暴露身份和目标呢?如果被人认出来,那么,朝廷一定会派出重兵来攻打,那么,就会影响很多人,时机还不成熟,还要等等,你就暂且在远处观看观看怎么样?”
林公子一想,言之有理,就答应下来,看看再说。
胡猛彰就准备妥当,披挂上马,催马前行,下得山来。
当时,鲍成汉正在催促士兵快走,他也预感不妙,这里妖气太重,恐怕要出事。
刚过了半山腰的时候,突然,一声炮响,吓得马嘶鸣尖叫,数百名喽啰兵像是从天而降,刀光剑影,各种金属物交错在一起,只听一声大喊:“鲍奸贼!留下马匹,放你一条生路,饶你不死!如果说半个不字,就叫你脑袋搬家,你就休想过了这座山,给你就地掩埋,绝不干蠢事,让你干干净净上路,不留任何遗憾,说到做到,决不食言。你想要献上你的首级,那就请便,其他人可以解散。马匹还是要留下,不仅这些没马鞍的马留下,就是你们屁股下坐着的马也要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