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毒暑似蒸风,火伞高擎日月红。
孟秋七月,天高云阔,日炙风吹。
离京城二十余里的妙香山下,坐落着几处别庄,因是靠着安河,碧波荡漾,风携水气,这里倒是凉爽许多。
巨树遮掩,青草漫道,青石铺就的车道变得隐约不可见,青石车道的尽头便见一别庄,上写“青花”二字,笔迹娟秀,有美女簪花(书法秀丽)之感。
门前站了两个小厮,身穿青布长衫,头带幞头,脚踏蒲鞋,扎着绑腿,手持长杆,杆头套了油毡纸,不时朝女贞子(大叶女贞)挥去。
“你这法子不行,紫薇姐姐早就说过让你寻了鱼胶,你却不听”,小厮甲跳着脚急声道,“若是吵了夫人休憩,咱俩少不得挨骂”。
小厮乙也是来了脾气,将长杆猛地扔在地上,赤着脸道,“怎地不行?我在家时,都是这样套了蝉来吃,都是你吵闹惊了那蝉,害的我套不到”。
“你......你”,小厮甲用手指着小厮乙,气的说不出话来。
小厮乙拍下他的手指,正要说话,侧门传来“吱”声,一个着粉裙的丫鬟走了出来。
但见她头插银簪,粉面含怒,柳眉轻竖,低声叱道,“夫人如今被这蝉儿扰的心烦,紫薇妹妹让你二人抓蝉,你二人却是在此争吵,莫不是忘了庄上的规矩?以为还是在府里不成?难道想着让嬷嬷将你们发卖出去?”
两个小厮不大,约莫十一二年纪,见她发怒,都是跪在地上,急道,“樱花姐姐饶了小的们吧,都是小的们不是”。
樱花闪到一边,继续道,“想着你们机灵,便把这讨夫人巧的事托给你俩,想着让你们在夫人面前露个脸,你们......你们.....”,话未说完,青石道上便传来马蹄声。
马蹄声清脆散漫,应是慢行,樱花便让他俩起身,压着火气朝来路望去,不过一会,便是眉眼舒展,脸上带了笑意。
急趋几步便上前迎人,许是走的急了,腰中佩饰便叮叮作响。
“二郎君回来了”,声音清脆,带着女子的娇憨甜美。
“原是樱花姐姐,怎你在外面?”见是夫人身边的大丫鬟,梅梓华从马上跳下来,笑着道,“不曾来别庄知会,哪知姐姐却是知道”,说罢又是笑了几声。
樱花知梅梓华惯爱做戏,做了个福礼,笑着道,“夫人怕吵,便让小厮在外沾那金蝉,奴便出来看看,也是巧了”。
说话间,便到了门前,两个小厮上前施礼,梅梓华将马绳交给小厮道,“这金蝉用那烤热的鱼胶粘在杆头,瞅准了,一沾一个准”,说罢还要去取长杆。
樱花忙是道,“夫人尚未休憩,二郎君匆匆而来,定是有事,不如先进了庄子再说”。
梅梓华一拍脑袋,自嘲道,“我倒是忘了正事,且我带先去洗漱,再去母亲那问安”。
不过二刻,梅梓华便到了中堂,进门便见几案左手坐了一中年妇人,约有四旬年纪。
打眼细瞧,妇人扎了个贵妃髻,不似一般贵妇的桃心髻,鬓上简单插了几根玉簪,既无珠翠金簪,又无累丝鬓花,内穿素色缎裳,外披红纱,一派自然恬淡之态。
梅梓华进门便行大礼,跪道,“儿不孝,不能随侍母亲左右,如今自照邑还,来给母亲问安”。
安乡郡主眉目一挑,漫不经心道,“那你便跪着吧”。
梅梓华一听,忙是起身,面带怨色,又是带了几分装腔作势道,“母亲遣我去日照,儿不远千里,今日方回,母亲也不怜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