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言指着抄写的《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问道。
“对呀。”
“那好,佳宁,你仔细看一下这个小故事,看完说一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完,沈佳宁开始认真看起了这篇课文。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
之后小猴子就这样,见到更好的便扔了手里,最后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兔子跑进了森林里,而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了,只好空着手回到家里。
沈佳宁读完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她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先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三心二意,对吗?”
江言欣慰的点点头,“对咯,把这个小故事作为课本,目的就是教会小朋友们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应当坚持,有始有终。”
他解释道:
“小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就是执笔的人,白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执笔的人如何去教,如果直接对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的枯燥乏味,也不懂,所以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作为课本,引导孩子从小竖立正确的思想。”
听完,沈佳宁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还是先生厉害,能想到用这样简单明了的方法教育孩子们。”
呵呵,江言笑着摆了摆手,暗道是从事两组工作的前辈们厉害。
随后他在课文下方写上本文需要认识的几个生字和注音,便开始下一篇课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
沈佳宁在一旁惊叹,这首小诗看上去虽然简单,但通过村子,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了一种淡雅的意境。
但她又有些担心的问道:
“先生,以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能看得懂吗?”
江言慢慢逐字标注上拼音解释道:“佳宁别急,这种诗词,以及之后的文言文会有很多出现在课本里,我会在课本下方附上译文,注释,只要孩子正常学习能认得字,都能看的懂。”
沈佳宁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便看见江言开始书写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
这些实际上是江言准备的二年级课本,如果初学的孩童是比较难以学会的。
所以一年级的课本基本就是简单的说话,拼音字母认读,类似于前世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