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物资紧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更别提农村人没钱没票的。
赵家在村里属于顶好家庭,有当兵的赵卫国,家里人也上进齐心协力的挣工分。
这几年条件好些,赵母除了农忙平时就不上工了,负责家里的家务。
赵家的大儿媳妇儿怀孕月份大了,也不用跟着下地,在家跟赵母弄家里的活计就行。
回到家里,张宁就赶紧弄中饭,两个小家伙主动请缨。
便分配大娃烧火,二娃洗菜,母子三人在灶台跟前忙得热火朝天的。
赵卫国同志则是孤零零的靠一墙之隔的炕头。
瞧着面前丰盛的饭菜,赵卫国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
张宁瞧着赵卫国细嚼慢咽的很是疑惑:“赵卫国,怎么了?是今天的饭不合胃口吗?”
大娃东瞅瞅西瞧瞧:“合我的胃口。”
“好吃。”二娃点头表示认同。
“吃饭不许说话。”赵卫国赶紧转移话题。
一直到天黑了,张宁才悄咪咪的去牛棚。
一走过来浓浓的牛粪味儿,到处都是蚊虫,破破烂烂的土围墙,张宁将准备好的5斤玉米面、几个白面馒头和一罐儿麦乳精放到门口,敲响大门。
“谁呀?”从里面传出一道沙哑的声音。
张宁没有出声又敲了敲门,直到听见逐渐靠近的脚步声,赶紧藏了起来。
咯吱,大门被打开。
杨老看向周围,空无一人,一低头看见门口的东西,压低声音:“谁?是谁?”
看周围没有任何动静,杨老弯腰将东西赶快拿进院子。
“老头子,谁在外面?你这拿的啥啊?”杨老太太出来。
“我也不知道,一出去就只有这东西。”
杨老边说边拆开,瞧见一袋子玉米面、白面馒头和罐麦乳精,当场三个老人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空气寂静。
李老率先回过神:“这、这、这......?”
三人意识到是好心人送的,没想到还能有人敢帮,心里五味杂陈,商量白面馒头先吃了,这天气放不住,其他藏好了。
墙后的张宁看着老人家把东西拿进去,这才放心回去。
一进屋大娃二哇追着问:“娘、娘,你去哪了?咋才回来啊?”
张宁敷衍着说在外面看星星,搞得两个娃也要看星星。
张宁又安抚皮小子,没有星星了,睡着了明天一人可以吃两块桃酥。
大娃二娃欢呼后赶紧闭眼睡觉。
赵卫国听着娘儿三的对话:“他娘,明天回娘家的东西准别好了没?”
“嗯,我都弄好了,我中饭后回来,时间不早了,睡吧。”张宁今天也是忙了大半天,明天还要早起先去镇上送货,再回娘家。
“嗯。”
次日,张宁早早就起床煮好小米粥,蒸了杂粮馒头和4个鸡蛋,和赵卫国先吃过后将饭温在锅里,背着背篓从家出发。
“路上注意安全,下午不用着急赶路,天黑之前回来就行,多和岳母待会儿。”
赵卫国不放心地安顿。
“行,放心。”张宁摆摆手潇洒离去。
瞬间,赵卫国觉得自己有点空唠唠的,蔫蔫的转身回屋。
张宁依旧是11路公交到镇上,每到这时候就疯狂想念自行车。(11路公交就是步行两条腿走路哦!并不是真的坐公交车。)
这次趁着天色还早,先去了张五哥那儿,收到了上次的货款,将粮食分两次送了过去。
而李婶儿这边隔段时间送就行,这次不着急过去。
张宁先去供销社买了点布,准备给原主娘带去。
从镇上折返去张家大队。
赵家大队在张家大队和县城的中间,这意味着张宁要走上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