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外科手术在军中的应用,挽救了大量的伤兵,让西北军伤兵的死亡率由7成降低到5成。
军医虽然应用消毒技术对伤口进行小心处理,但还是会有很大的几率出现伤口感染恶化的情况,这个时候只能靠伤者的身体素质硬扛过去。
医学研究所的青霉素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已经能够培养出青霉素发酵液,但在提纯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由于提纯技术不过关,导致青霉素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
现在的青霉素出现过敏反应的几率达到7成,只有三成的使用者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但对于伤口恶化严重的伤者,只能冒着过敏反应的危险使用青霉素。
也只有在伤者因为伤口感染处于生命垂危的时候,经本人同意,签订生死状后,才会冒险给伤者使用青霉素。
就算只有3成的成功率,也还是挽救了一大批生命垂危的伤者的生命。
随着青霉素的应用,西北军伤兵的死亡率大为降低。
李向东比较关心的燧发枪,研制工作似乎已经陷入了停滞,发火率仍然是低于6成,难以提高。
历史上,16世纪中叶法国人马汉研制了可靠的燧发枪,但也因为发火率不高,导致燧发枪的推广应用很缓慢,一直到17世纪中叶,才有很多欧洲军队开始慢慢装备燧发枪,一直用到1848年,才基本完成装备。
当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的成员巴罗就曾经问过清军直隶通州协副将王文雄,西方已经普及燧发枪了,为什么清军还在使用燧发枪。
参与过平定廓尔喀的战斗王文雄的回答是,燧发枪不容易打着火,而火绳枪虽然使用起来不方便,但可靠性更高,他们选择了可靠性更高,经过实战证明的火绳枪,火绳枪比燧发枪更有效、更好用。
巴罗认为清国应该是没有好钢铁制造簧片,另外就是火药质量太差,燧石打出的火星点不着,还有就是没有好的燧石。
当然英国人也懒得去深究,清国用不用燧发枪跟他们没有关系,不用更好。
现在李向东也同样面临着历史上清军遇到的问题,虽然燧发枪的优点很明显,使用方便,但火绳枪比燧发枪更可靠,到底是选择使用方便性,还是使用可靠性呢。
作为穿越者李向东深知火器的发展方向,燧发枪尽管有它的缺点,但却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于是力排众议,强行“带病”使用燧发枪。
李向东决定先在军中小范围的推广使用燧发枪,积累燧发枪的使用经验,把步军中火绳枪、燧发枪、长枪兵的比例定为5:1:4,就是说把长枪兵的比例由5成降低为4成,降低的那一成替换成燧发枪。
如果在实际应用中,燧发枪表现不错的话,再慢慢提高燧发枪的使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