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发怔,司机则礼貌的对我说:“夫人,我叫元龙,夫人想去哪里,我去送你。”
我把地址告诉了他,然后和小兰坐上了车。
地方虽然偏僻,但是还好找,元龙似乎对平城的地形很熟悉,他将车停在了学校门口,说:“夫人,应该是这里了。”
我下车,看着眼前已斑驳不堪红漆大门,上面顶着明德小学的牌匾,简陋的围墙,大门紧闭着。我上去敲了敲,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开门,打量了我半天,疑惑的问我:“这位小姐,你找谁?”
我说找花向晚,那妇人笑了:“来找向晚,快请进来,”
元龙和小兰,跟着我进了学校,我打量了一下,学校院子不大,却干净整齐。院子中间是条甬路,几排青灰砖的屋子次第排列。院子东面有棵巨大的葡萄藤架,架的旁边还做了几个小秋千,葡萄架底下摆放着几个方桌,一群小孩子坐在旁边写写画画的,看到我们后,都抬起了头,眼睛一眨一眨好奇的打量着我们。
花向晚从一间屋里出来,看到我十分高兴,几步跑到我面前,拉住我的手,温柔的笑着:“非烟,你怎么来了。”
她还记得我,我一笑:“我想你了,就来看看。”说完,让元龙和小兰把我准备的礼物从车上搬了下来。
花向晚惊讶的看着堆得像小山的礼品:“非烟……”
我拉着她的手,笑着:“我也不知道你们缺什么东西,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糖果、点心,还有些布匹留着给孩子们做衣服用。”
花向晚感激的看着我:“非烟,谢谢你,走到屋里坐。”
她将带我进了一间房里,屋里不大,只有一张小桌和两把椅子,一简单的床,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她带着歉意:“这里有些小了,你别介意。”
我坐在椅子上,透过窗子向外看去,小兰在院子里拿着糖果哄着小孩子们,她本来就还是个孩子,所以和那些小孩子们很快就熟悉起来。元龙则在院子走动着打量这里的一切。
花向晚给我倒了杯茶水。我们聊了起来,在她嘴里得知,这个学校是花向晚的姑父和姑姑筹建起来的,花向晚的姑父叶茂庆京城讲武堂毕业后从军,参加过多次军阀争战,后又去南方参加新-民-主-运-动,失败后,又回到了平城,看到一些因为战争而失去父母的孩子孤苦无依,遂在一些友人帮助下,筹建了明德小学,收留孤苦孩子,教育成人,待孩子们能自食其力后便离开,十几年间,明德小学养育了无数孤儿。
花家本是书香门弟,花向晚的姑母花淑秀,早年在京城读女子大学,因此认识了叶茂庆,两人一见钟情,花淑秀是个有见识和主见的女子,行事做风不输男儿,一直力挺自已的丈夫,跟他走南闯北的。后来和丈夫筹建明德小学,照顾孩子们,两年前,叶茂庆去世,只剩下花淑秀一人支撑着明德小学。花向晚平大毕业后,则来了明德小学帮助姑母,她在学校里照顾孩子,还给大一些的孩子们上课。
中午在学校里简单的吃了饭,菜都是时下最便宜的菜,饭是一些粗粮,细粮则留给了最小的孩子。花向晚怕我吃不惯,一脸歉意的说:“学校里没有别的,只有这些,妹妹将就些吧。”
我则笑安慰她:“没什么,我觉得挺好吃的。”
然后我们两个又聊了起来,我进一步了解这个学校。学校里只有七八名员工照顾着上百名孩子,虽然偶尔会来一些义工在这里帮忙,但是也很是辛劳的。今天花向晚的姑母出门去了,依旧是为筹建小学的事情奔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