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关去应元书院,入广州城是必经的。所以时过旺当然是与扈文清一起。这样他也可以顺便带着扈文清逛一下广州了。于是,两人离开了西关,从西门口入广州城,经惠爱大街(中山路)向东而行。
此时的惠爱大街是广州城内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交通主干道。加上十三行的经济圈效应,由此路运送各式商品的进出车辆,犹如蚂蚁搬家一般,川流不息。而城内的商户林立,市面自然是热闹非凡。
虽然,扈文清所在的现代社会中的苏州,也同样繁华鼎盛。但那种是以旅游商业为主的热闹氛围。与清代的广州这种,真正以贸易为主的热闹氛围,都有所不同。
清代的惠爱大街并没有现在中山路那么宽阔。当时也只能容纳并排三到四台马车,通过的一条街道。但街道两边的商户招牌,却是遮天蔽日。一般店铺内则是摆满各式货物,店内进出看货、讲价的商人络绎不绝。
这些店铺内有各种精美的国产工艺品,什么广彩瓷器、象牙雕件、玉器雕件、广绣丝制品等等,看得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各式西洋进口的商品,比较多的就是西洋大座钟、精巧的八音盒。
扈文清看着那些,时不时从钟里面走出来各式各样的小人偶、小动物,自然是她最感兴趣的。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工艺钟,让扈文清开心的如同小孩。她小声的对时过旺说:“真没想到清代的广州,竟是如此的有趣。不但有这些座钟和精美的八音盒,还有西洋的香水、化妆品这些东西。这些商品已经很接近现代社会了,太让人意外了。如果我可以穿越回去,我一定在这里做代购。”
更令扈文清开心的,当然还有一路上的各种美食。这些各种各样的美食,可能外表不及现代的精美,但味道却比现代的食物还要美味。尤其是经过德记牛杂店时,光是那牛杂的香气,就让人垂涎欲滴了,欲罢不能。
再经过时过旺对德记牛杂的介绍,让扈文清马上就要上一碗萝卜牛杂吃起来。原来,这家德记牛杂是由一位叫海萨德的回民创建的。自清兵入关后,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随八旗军一起南下。后来有不少人随驻军定居广州。
而为了方便礼拜,这些信仰穆斯林的外来群体。就喜欢定居在西关,始建于唐代的怀圣光塔寺附近。但穆斯林民族有着很独特的生活习惯。主要是他们不能吃猪肉。
而广州其他民族及汉族,就没有这样的讲究。当时这些动物内脏都是没人愿意吃,多是供给穷人食用。所以商贩们往往从屠宰场,取回来的动物内脏,不管是牛、是猪,都会混在一起来卖。
不像现代社会,牛杂、猪杂都分的清清楚楚,而且各具风味。价钱也越卖越贵。对于这种猪牛不分的情况,作为穆斯林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这个海萨德对这种情况看不下去了。他就专门在屠宰场自己挑选牛的内脏,以西北地区焖制配方为主,加上广州本地食材,创制出独家风味的牛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