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夫也诧异,昨天他给小浩把脉的时候,明明摸到他脉象微弱虚浮,像是个命不久矣的样子,怎么?
朱晴晴在一旁察言观色,她早料到梁大夫夫妻会是这样的反应,于是装作啥也不知道的样子,一边给两人递凳子一边说道:“梁大夫,麻烦您再给小浩把个脉吧,我看他精神总也不太好。”
梁大夫也正有此意,在凳上坐了,让小浩伸出手来给他号脉。
朱晴晴则去厨房提出来一壶烧开过的热水,拿了两个碗,给梁大夫夫妻一人倒了一碗热水。
没有茶叶,也没有其他零嘴,只能用白开水待客。
梁大夫号完小浩右手的脉又换了继续号。
半晌之后,梁大夫捋着下巴的一小撮花白胡子,一脸的自我怀疑。
“怪也,怪也。”
张氏笑骂道:“你这老头,光是在这里怪了怪了的,你倒是说个所以然出来给我们听听呀。”
梁大夫做了沉思状,问小浩:“你可感觉有哪里不舒服?”
小浩想了想,回答:“就是身上摔过的地方有点痛,还有点想睡觉,其他还好。”
“哦~这都无妨,据我号的脉来看,小浩身体已无性命之忧,往后多休息些日子,不要费劲,有个十天半月就能恢复。”
小浩听了自是高兴不已,他正愁自己要是一直都这么病殃殃的下去可怎么得了,那可不是成了姐姐的累赘嘛。
只要他身体能恢复,他就能帮姐姐挖地种菜,还能捡柴挖野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也能捡到摔晕的兔子。
张氏摸了小浩的头,感叹道:“没啥事我就放心了,我听老头子说起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可怜见的,也是这两天我不在家,否则,我早就来看你们了。”
梁大夫看了张氏两眼,清了清嗓子,道:“你不是带了点东西来吗?”
张氏恍然大悟,哈哈笑道:“你看我这记性。”
说着,从身上穿的夹袄里掏出来一个青色的麻布小包,打开外面的一层麻布,露出里面一张白帕子,再打开这一层白帕子,就看到一截小拇指大小,木棍一样带着一点须须的东西。
朱晴晴一眼便认出这是一小截人参,但她又不便说出来,就默不作声地等张氏开口。
张氏把麻布和白手帕在手心摊开,道:“这是一截人参,还是老头子年轻的时候在山里找到的,为了挖这个小东西,差点把命都搭上了。不过这小东西也不辜负人,还是救活了不少人,对吧,”说着,看向梁大夫,梁大夫自豪地点头。
张氏接着说:“现在还剩下这么点,我把它拿出来,送给浩小子吃,他身体虚,值得吃点好东西,以前是不方便给你们,现在倒是无所顾忌了,本来昨天就该来的,偏偏是这两天我回娘家了,老头子又找不到东西藏哪里。今天我回来的时候,还以为家里遭贼了呢,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本来送这么贵重的东西,一般都是郑而重之的,张氏却用了诙谐的态度和轻描淡写的语气,仿佛她要送给小浩的不是珍贵的人参,而是普通的一个馍馍或是一个番薯。
朱晴晴哪能不知道张氏的用心良苦。
她穿过里两天,除了郑氏一家子极品,遇到的全是好人。
小浩不知道人参是什么,但听说它救活了不少人,便也知道东西贵重,踟蹰着,不敢接。
朱晴晴想着,这是人家梁大夫两口子特意送来的,而且人家梁大夫给小浩诊了脉之后,知道小浩的身体好转,却还是特意提醒自家媳妇把人参拿出来,可见是一番好心。如果她们不收的话,说得好听一点是客气,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不知好歹。
于是提醒小浩:“小浩你还不谢谢伯娘,谢谢梁大夫。”
以后总有机会报答人家。
“谢什么,都是一个村的邻居。你爹以前时常进山,老头子缺个什么药,跟他说个样式,他不管认得不认得,都是一口答应,三五天就给带回来了。还有你娘,她针线活做的好,我们以前经常坐一块儿缝补衣裳呢。唉,多久以前的事了……”
张氏说着转过身,用衣袖擦了一下眼睛,再转回来,就看到她两个眼睛红红的。
梁大夫拍了拍身上的青布长衫,起身道:“不早了,回家吧。”
张氏转了笑脸,表情不太自然地说道:“年纪大了,眼睛老是出毛病,走吧!”
走到门口,又停住了,拍了一下走在前面的梁大夫:“老头子,是不是泡水喝?”
“是的。”梁大夫回答。
张氏于是又仔细介绍了一遍人参怎么泡着喝,临走又说有啥困难随时去家里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