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篓,锁好门,悄悄地出发去镇上。
顺着原主的记忆,沿着有车辙的主路一直往前走。朱晴晴前世有晨跑的习惯,所以对于这种早起赶路的事情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习惯的。反而是古代乡村新鲜湿润的空气让她感觉十分的受用,整个人神清气爽的。
杨柳镇,镇如其名,种了不少柳树。尤其是镇口两颗大柳树,树干粗得须两个成年男子才还抱住。朱晴晴赶到杨柳镇的时候,这里的早市已经开始了。
镇口有一个卖包子的摊子,热气腾腾的,摊主脖子上挂一块油腻腻的毛巾,一边给顾客拿包子一边吆喝:”包子,刚出炉的包子,肉包子糖包都有呵~好吃嘞~“
往里走,有卖菜的、卖米的、卖柳条和竹篾编的筲箕篮子的、卖动物皮子的……东西就直接摆在街道两边,摊主看到人走过就会卖力的吆喝。杨柳镇的街道有点宰,两边再摆上摊子,就显得街道更宰。
朱晴晴不知道这里的医馆在哪里,就找了一个提着篮子,看起来比较面善的买菜大婶问路,大婶告诉她,镇上就两家医馆,一家叫做保康堂的,就在这条主街道上,往前走十几布就到了。还有一家叫做仁济堂的,在另一条街,走过去也不远,前面左拐,就能看到。
谢过这位大婶,朱晴晴就直奔保康堂,早点卖了人参她才有钱置办其他的东西。
保康堂病人还不少,以老人孩子居多。
现在早晚温差有点大,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容易感冒,这一点应该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
可能是医馆太忙了,朱晴晴走进去也没人理会,这也没啥,医馆不是其他的服务场所,她作为同行,表示完全的理解。这就跟去医院看病是一样的,你总不能到了医院就坐那里等着医生护士来问你哪里不舒服吧,这又不是去做客,还讲究一个客气。
在这里就应该主动,尤其是她这种不是看病而是来卖药的,更应该主动,要不然谁知道她口袋里有药要卖出来呢。
找了一个看起来不是很忙的伙计,朱晴晴十分有礼地问:“请问这位小哥,你们这里收不收草药?”
人参也是地里长出来的,姑且也算是草药吧,关键是不能一开始就说自己有人参,万一人家不收,这里人多,被别人听到了,让贼人惦记上了就不好了。
伙计抬起眼皮看了朱晴晴一眼,见她衣衫破烂,一副寒酸样,顿时生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你有什么草药?拿来看看吧,我们这里可是大医馆,不是你们村里的赤脚大夫家,别什么乱七八糟的草药都往这里拿。”语气很傲慢。
朱晴晴被伙计鼻孔看人的态度气到,但想一想,这个人有一句话说的没错,这个医馆的确像是买得起人参的样子,再说了,人参又不是卖给这个狗眼看人低的伙计的,管他什么态度,犯不着和这种人生气,与其在这里跟他浪费口舌,不如直接找医馆管事的人谈交易。
没理会傲慢的伙计,朱晴晴见算账的柜台那里围了几个人,柜台后面坐着一个穿长衫头发白了一大半的老人,老人埋头算账,旁边有一个伙计专门收钱。
朱晴晴猜着这老人应该是医馆的账房先生,自己可以去他那边等一会,等他把那几个人的账算完了,再问问他收不收人参。
如此想着,朱晴晴就往柜台那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