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做不上菜,那就暂时先借用家里的白糖,等做出白糖糕得到了奖励,再把家里白糖补回来。
可是这发酵的酵母粉他是没有的。
家里也没有。
这个时代更没有酵母粉。
他沉吟片刻,想起墨母做的窝窝头。
墨母做的窝窝头很松软,那一定是发酵的。
那她是如何让窝窝头发酵的?
这之中一定有发酵的东西,想到这,墨南歌在厨房四处搜寻着可以发酵白糖糕的东西。
他四处翻了翻,终于找到被墨母用布包起来的一块酸臭的面团。
伸手把面团提起放在鼻尖轻嗅,一股酸臭的味道冲进了墨南歌鼻腔中。
墨南歌感觉脑袋恍惚了一下。
这面团是墨母做窝窝头用的,每次做窝窝头留下一小块面团,在下一次做窝窝头的时候,将之前留下来的面团化成水,加入窝窝头,以此发酵。
俗称老面肥。
“这应该就是发酵的东西。”墨南歌伸出食指戳了戳面团,“这东西该怎么用。”
思虑了一番,发酵的原理其实是微生物在面团里活动,微生物会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下大量繁殖,并把淀粉分解糖分作为自己的繁殖的养料,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排放就能让面团发面。
只要把面团化成水,在磨大米的时候,加入面团水就能让大米发酵。
这样发酵的问题就能解决。
墨南歌提取了系统奖励的大米,将它放进碗里,加入清水,打算就这样泡一天一夜。
这样第二天大米才会发软,用石磨可以更好的研磨。
他把碗放进自己的屋子里,在厨房门外拿起砍柴的刀出了门。
墨南歌打算去找一些食材,只要能做一道菜的都可以。
村子绕水而建,在村的外边有一条小河。
所以墨南歌打算去河边凑凑运气,看看抓到一条鱼。
走了大概七八分钟,墨南歌走到了河边,而不远处的河边,几个婆子聊着天,洗的衣服。
见到墨南歌的人影,几个婆媳在不远处嘀咕。
他没往那边走,只在他的面前观察小河。
然而他发现小河宽两米,水不深,水清澈的可以看到河底。
一眼望尽没有什么东西。
难怪家里从来不吃鱼,原来是小河里就没什么河货。
他观察水流的方向,往水流的上游走去。
走了两公里,人烟稀少,小河慢慢宽了起来,两旁的草丛十分的茂密,长得很高,已经到了和他的腿一样高。
他停下脚步,越过草丛,踏入小河的河边,河边是大小不一的石头。
他稳稳地站在石头上面,石头底下是清澈的河水。
现在的小河已经是六米的宽度,河看着也有一定的深度。
不过他观察到小河很少有鱼出现,只有零星几条鱼游着。
这大概是村里的人抓了不少鱼,久而久之,河里的鱼便所剩无几。
原本他想要削个木头去叉鱼,现在想想可能有些痴人说梦,里面是有鱼的。
但能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存活下来的鱼,应该是比较狡猾的。
眼见鱼在他面前嚣张且自在地游来游去,墨南歌只感觉自己抛下鱼钩,而鱼却在他面前悠闲地游着,就是不咬口。
他摇了摇头,挥散这莫名其妙的想法,重新想了个法子。
他跨回草丛,乱刀砍掉野草,找了一根木头,他将木头削尖,开始就地用木头挖地。
松软的土壤被他挖了起来,被翻上来的泥土有蚯蚓钻来钻去。
他伸手一捏,捏起几条蚯蚓,肥肥糯糯的身躯在他的指尖扭来扭去。
墨南歌面无表情,捡起一旁的树叶垫在手心,然后把蚯蚓放在上面,又继续挖地。
其中还有蜈蚣爬过,他用木头挑开,防止被咬。
连续抓了七八条蚯蚓,他停下手里的动作,蚯蚓已经足够,加上之前挖的大概有十几条。
他再次跨入乱石之中,一手拿着蚯蚓,一手拿着削尖的木棍,就这么靠近河的中心。
他先是稳稳地站在大石块的中间,半蹲把蚯蚓放在石头上。
然后,捏起两条活动乱窜的蚯蚓,站起身观察鱼最多的地方。
他往鱼最多的地方丢下,蚯蚓在半空中划过落入水中。
一瞬间,几条鱼在水中激荡,美味的蚯蚓落入了鱼肚之中。
墨南歌没有着急用木棍叉鱼,只打算先打个窝,把鱼吸引过来。
又捏起三条蚯蚓,墨南歌准备往刚才的位置丢下。
这次他做好了准备,另一只手拿起木棍,另一只手抛下三条蚯蚓。
蚯蚓落入河中,鱼蜂拥而至,墨南歌手里的木棍“咻”得脱手而出,狠狠地扎进一条鱼头中。
他跳到另一个石头,伸手捞起木棍,防止木棍随波逐流。
木棍的三分之一处是那条还在垂死挣扎的鱼,墨南歌把鱼拿了出来,用木棍尾巴敲了敲它的头,鱼不再活蹦乱跳,只是微微抽动。
墨南歌按照刚才的方法,接连丢下蚯蚓打窝,叉鱼。
一连抓了五条鱼,墨南歌这才收手。
不得不说,活饵很容易上鱼。
还好,他现在处在的时代,活饵抓鱼不犯法。
但是,再过个四十年活饵抓鱼是犯法的。
墨南歌用木棍把鱼穿起来,架在肩上,原路返回。
这头的墨母和大嫂种完地,收拾了自己,回去做午饭。
路过王婆家,早就洗完衣服的王婆嗑着瓜子和人聊天。
见到墨母和王翠走回来,王婆靠了上来,阴阳怪气地说,“老婶子这几天真是好生活,天天吃肉,那香味可把我们馋的,你们的肉是哪儿来的?”
要知道肉票这种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所以王婆怀疑墨家在投机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