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郎匆匆辞别书院夫子,拎着束修六礼,打道回府……
铁柱与众多小伙伴,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左右。
书院之难处,对余大官人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用大水喉的话来说: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是事。
不过,令余大郎哭笑不得的是。
他居然在自家门口,吃了个闭门羹!
府内无人为其开门……
余大郎见府门久无动静,直接纵身跃进院子,将院门打开。
众女闻讯赶来,看着陆陆续续进入院子的孩子,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柳媚儿上前问道:“老爷,你不是去书院读书静修吗?
为何却带着这些孩子回府呢?”
余大郎十分无奈地说道:“寒山书院建成之后。
老爷身为山长,未曾前去看过一眼!
今个上门求学,方知那书院屋舍,十室九空……”
众女面露狐疑之色,七嘴八舌地问道:“怎会如此?”
“寒山书院不是义学吗?……”
“百姓为何不送子求学呢?……”
芸娘看着姐妹们,微微摇了摇头,出言解释道: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对百姓而言,皆是贵重之物。
他们哪有闲财供孩子读书习字啊?”
余大郎随之附和道:“是啊!
读书习字离不开笔墨纸砚,也离不开儒家经典。
这些若全从书铺换取,至少需要花费数十两银子。
平民百姓之家,如何能负担的起?”
众女纷纷建言,欲继续捐资助学,供养寒窗苦读的学子。
余大郎闻言笑了笑,言道:
“此事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些许钱财便能解决之事!
世上学子万千,吾余大郎散尽万贯家财,又能资助接济学子几何呢?”
芸娘思虑片刻,建言道:“老爷,书院一事以奴家之言。
不妨在开设一余氏书铺,一来可以开门营生,赚取钱财。
二来可以布施书院学子一些笔墨纸砚。”
余大郎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此举与吾不谋而合。
老爷决定再修建几个制作笔墨纸砚的作坊。
这样开设书铺就能细水长流,源源不绝!”
言罢。
余大郎对着众女问道:“你们可知如何制作笔墨纸砚?”
众女闻言,眉头颦蹙,面露思索之色!
芸娘思虑片刻回道:“毛笔制作之法易得,集市上便能寻到制笔能人。
砚台需向石匠打听,应当有所获!
奴家曾观过上等宣纸制作之法,稍后会与妹妹们尝试制作。
只是这墨锭……”
一旁姒清霜见芸娘欲言又止,直言道:“墨锭之事,便由吾来处理。”
余大郎见笔墨纸砚皆已解决,自告奋勇地说道:
“俺也不能落后于人,开设书铺以及书籍之事,便由老爷亲自处理吧!”
余府众人分工明确,纷纷出动。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七日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