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晌午饭的时间了,小东西见晏如还没醒,也不叫她,从厨房领了饭,一个人将两份都吃了。
这动静没吵醒晏如,等她醒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这个时候还未过中秋,虽一早一晚清冷,但秋老虎的余威仍在。
门窗紧闭着,闷热,晏如睡出了一身汗,有些不习惯浑身黏糊糊的。
想叫小东西端些水来洗漱,又不好吩咐她。只好将桌上喝的清水倒在盆里,把帕子沾湿了,将身体擦了一遍,总算是清爽了些。
换了身洋裙,这才推开窗透气,又打开游廊的门让空气流通起来。
晏如有些焦躁不安,心里挂念父亲和姐姐,可也知道这事儿急不来,本来就是来求宋老爷庇佑,又怎么好多事。
站在游廊里远眺,那些亭台楼阁阻隔了视线。
目之所及,最近处倒有两棵桂花树,长得很是茂盛,郁郁葱葱,其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
这个时节,花已经开了,花香清甜悠长,沁人心脾。
晏如闭上眼轻轻嗅着,心里的焦躁似乎能被渐渐抚平。
微风拂面,树叶“梭梭”作响。晏如缓缓睁开眼,两棵高大的桂花树应该很有些年头了,树干粗过成年男子的大腿,比两层楼还高,树冠大到晏如伸伸手就能够到,树叶繁密,将光线遮了个七七八八。
影影绰绰的,照映在墙根粉白的墙壁上,晏如视线随着而去,似乎有个人影在对面楼上出现。
晏如睁大了眼睛,有些好奇地张望着。她这边应该算是内院,一墙之隔的对面是一排二层小楼,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那边正是宋府的外书房,平日里子女学习,或者招待外来的学子,都在那里。
宋老爷是参加过科举的旧派人,舍不下老祖宗的文化。所以虽说家中子女都是接受的新教育,但他也要求必须学习诗词歌赋。
隔三差五还要考问,希冀中西结合、古今两掺的教育能将儿女培养的更加出色。
长子元良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三不五时地就要到外书房翻看旧文。
天气闷热,宋元良推开窗户透气。站到窗边吹着和暖的细风,拿了本《资治通鉴》在读。就着窗外的桂花香,边啃这本‘老古板’。
晏如这会儿看清楚了,树的另一边有一人穿着月白长衫,莹莹孑立。
手捧着书卷,眼不错地盯着,那边似乎是个偌大的书房,一排排的书架摆满了书,午后的日光从窗户透进来,正好投在他脚下,仿若神只降临。
只是光影交错,模糊了那人的脸,隐隐约约的,看不真切。
晏如这会儿睁大了眼也看不清,还待要再看,“噔噔”的脚步声传来,想必是小东西上来了,晏如只好转身回房。
小东西直接推门而进,看着窗户打开着,有些不赞同,“你怎么随便开人家窗户呢?”
几步上前将窗户关掉,还不忘教训她,“那边就是爷们儿的外书房,你开着窗,被人看见了怎么办。”
晏如解释道,“我只是有些气闷,开了窗透透风也好。”
小东西撇撇嘴,“你最好是这么想,外院的爷们儿你想都不要想,身份在这里摆着呢。”
晏如羞赧,“我没肖想过男人,你不要乱说。”
“你说是就是吧,谅你也不敢骗我。”
晏如简直烦死了,这个丫鬟怎么那么多事,又老是出言不逊。
捺住性子,再次问道,“我什么时候能见宋老爷?”
小东西又是一记白眼伺候,“我怎么知道,我还想见老爷呢。”
随即眼轱辘一转,嘲讽一笑,“你呀,没准儿今天晚上就能见到咯。”
阴阳怪气的,一句正经的都没有,偏寄人篱下,晏如也不好冲人家宋府的丫鬟发作,因此生硬地扯出一个笑,也不再说话。
此时宋府正房内,也有两人正在商讨晏如的去留。
二姨太拢了拢鬓发,斟酌着开口,“老爷,这吕小姐,怎么安置啊?”
宋老爷显然心情很好的样子,“嗯?这还用问我吗?不是已经安排了绣楼给她了吗,你不懂?”
二姨太当然懂,正因为她懂,所以才要细细问过宋老爷的意思再做安排。
毕竟吕晏如是宋老爷同科的女儿,又是个读过书的大学生,跟其他姨太太都不一样。
“那…老爷您说说,给吕小姐怎么个章程?”
宋老爷靠在软榻上,香炉里的烟缭绕升空,模糊了他的脸,但听声音是愉悦的。
“她虽与其他人不同,但也没那么金贵。吕沛君一死,她家底也败了,不过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女罢了。给她个能住的地方、一日三餐也就行了。”
对于这些,二姨太也是有所耳闻的,“听说她还有一个姐姐的,要是人家不愿意怎么办?”
宋老爷笑了,“姐姐?一同弄进来就是。”
二姨太低着头,面露难色,“那是您先去见她,还是我先去跟她说说。”
宋老爷摆摆手,“不用你去,今天晚上我就去她的小楼。”
二姨太吃了一惊,“这么快,她才刚来,会不会……”
“啰嗦!”宋老爷已经不耐了。
二姨太赶紧改口,“那我先下去安排。”
二姨太身边的茑萝担忧地看着,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