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什么院,我没那么金贵。今年本来就没挣多少了。花的还多,大头儿还在后面呢。”
贾敏不同意提前住院,她觉得又不是头一回生孩子,以前生的也都挺顺的,不至于的。
春蒜看着是卖了七万多,可架不住成本三万多呢。
这几个月,家里伙食还好,人口多,米面油,买肉买菜,花出去三四千了。
去医院生孩子,没个一两千能下来吗?
坐月子呢?来人下奶,不得招待呀?还有孩子生下来,也不是给口吃的不饿死就行了,不定啥地方就得花费呢。
趁啥呀?
这么造。
“你快拉倒吧,啥也没有人重要。你好好的,没病没灾,咱俩过后多少都能挣回来。你要是有个好歹,省那两个,不够遭的。生小玉的时候还不是教训啊?躺半年,多少药都遭出去了?”
这怼得贾敏没法反驳。
贾姥姥也说她,“大力说的对,你别精细不对地方。两害相权取其轻。该花的钱不能省,这里省的,那里就得花,还花得更多。”
“就是了,妈,你听我爸和我姥的吧,钱以后再挣呗。你看你这几个月折腾的,谁不跟着悬心?我看书上说,你这马上要四十了,本来高龄产妇就危险,你又这样儿。这可不是逞能的时候。”
闺女们也都劝。
“要不然这么着,等这头儿收拾完秋儿,妈和敏先住到我们家去,反正屋也够住的。加个上下铺,让娟儿住上铺去,也挤不着她。咱家离着县医院,走着十分钟就到了。随时有反应了,咱们现去,赶趟儿。”
二舅妈跟二舅一起回来探望的时候也劝呢。
“兴师动众的,可别折腾了。”
贾敏不乐意去。
可是架不住所有人都劝,再加上进了八个月孕期,她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负担特别重了。脚肿得不成样儿,肚子半个月时间长得快生了那么大,手、脸都肿。
本来她就是大骨架子,怀孕一胖,再加上肿,看上去得有二百斤的样。
特别吓人。
走路都得用挪的。
大家再劝她,她自己也不敢坚持了。
挺到中秋过后,玉米进仓,白菜收完,坐着林大力往县里卖白菜的方便车,到底跟贾姥姥一起住到贾二舅家。
二舅妈早就把上下铺床买好收拾好了。姥姥住下铺,贾娟住到上铺去。原来她的双人床让贾敏住着。
一百多平的大房子,一楼也没啥公摊,三室,哪个屋都不小。住三个人并不挤。
住过来,一早一晚的,还能到隔壁学校操场上走圈,锻炼。这会儿的学校,还是可以进的。
医院那边儿早早去挂上号,一周去检查一次,随时看情况入院。
这年头儿,农村还有小一半的人在家里生孩子呢。产科的床位还不紧张,不用等不用抢。
林二婶的身体一直很好,特别是食欲,跟贾敏两极分化。
胖了五六十斤,肚子很大。都说孩子怕不是得八斤往上。
她三十五了,还是头胎。孩子大的话,显见着不能好生。
这不是,也让贾敏帮着在县医院挂了号,到时候也来县医院生。
家里剩下林爷爷、林大力爷俩,带着四个闺女。
林大力一天一车白菜往市场送,卖完了菜看看媳妇儿,待一会儿,要么进货,要么直接回家。
所以,黛玉姐几个其实每天都能知道妈妈的情况。
知道没住院,各方面都没有更严重,都能少些焦虑。
得亏姐几个大了,家里的活儿都能干,不然真的能把人忙叨死。
就这么着,一直到进了腊月,眼看着孩子快生了,家里大大小小的,那心都悬着,心里火烧火燎的,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