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在家里一直住到开学之前。
住了一周之后,大姐二姐也回来了。能住一周。
北方暑假时间短,寒假长。
前一周,把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大纲给四姐列出来了。这样儿她学着能省点力气。
三姐看的是贾娟初一的笔记,提前预习了。
除了干这个,就是应付来家里买东西的七姑六婆,这个说,“小玉回来啦?听说去京城了?花了多少钱呀?你爸妈可真舍得。”
她就答呢,“没花钱。我同学家长请的,我们十个同学都去了。”
“啊,就来帮着种地那些同学呀?”
“是呢。”
“哦,那会儿有一个穿得可富贵的媳妇儿还跟我说呢,说期末考好了,带你们去京城,这是真考好啦?”
“嗯呢。”
那个来了也问呢,“京城啥样儿的呀?跟电视里一样不?光看着新闻里天天回归回归,吵吵八伙儿的,整得老大扯了,是那样儿吗?”
“是啊。特别隆重,广场上老大老大的花篮,可好看了。”
还有来了也显摆的,“俺家老大在京城里当兵,写信回来说今年要执勤,练得可狠了。也没说在哪嘎达 ,电视上一播新闻,我是不错眼珠的盯着,我怕拍着他我错过去了。”
“嗯,我看着广场上站岗的当兵的了,特别威武。您家我大哥肯定也那样儿,真了不起。”
把人乐乐呵呵的送走,还得搭上两块京城买的点心,让人家尝尝跟家里儿子回来探亲买的是不是一个味儿。
反正是认识不认识的,问了就答呗。
她现在学的,可会应付这些事儿了。
还被老书记家的奶奶拉去晒谷场给半屯子的闲人讲了俩小时京城见闻。
他们不爱听啥博物馆、长城、故宫的,觉得没意思。
就爱听去哪吃饭啦,看到哪热闹啦,火车站什么样啦,烤鸭子怎么个吃法啦,商场有多少层,衣服多贵多稀罕,街上都是什么车,坐个出租车多少钱,打个面的多少钱,见过多少老外啦,外国人跟中国人有啥不一样啦……
就爱听个热闹劲儿。
林大力往常有空的时候,肯定要去打渔的,这会儿也不打渔去了,贾敏也不在家看小卖部了,都跟着闺女过来听。顺手拿着毛线过来让人帮着挺着,打成团。
林爷爷领着小清欢也过来凑热闹,往常因着孩子长得太瘦了,别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孩子,家里人不爱看那个表情,都不领孩子过来的。
这露脸的时刻,都舍不得错过呢。
好些人都捧着林大力两口子,“早就说你家小玉有出息。这还真是不一样儿,别人家的孩子上十多年书,那是只出不进,就知道闷着头学,一个个的都成书呆子了,见个人连话都不会说。到头来啥啥没学明白,学学考不上,为人处事还啥也不是了。再再人家学得好的,过这个年才十岁吧?人家凭自己个儿都进京城了,这要是搁过去,那得考状元。”
贾敏得谦虚呀,“啥状元啊。这是赶上好时候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过去可没有女状元。”
“是是是,可不是赶上好时候了。我看你家几个闺女都错不了。这小子,那眼睛又精又灵的,将来保不齐又是个状元。”
“可不是咋滴,你说这好孩子咋都往一家托生呢?分俺们一个能咋滴?”
林大力哈哈的就笑,“李老歪你他娘的竟扯犊子,你家儿子在省城汽车厂里都干上车间主任了,还想咋滴呀?我家这小子将来要是能进汽车厂,我都烧了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