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为什么这么相信魏攸,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一个渔阳老乡,正是此人在魏攸来之前把公孙赞兵营空虚的汇报给他们的。
公孙赞在东光大败三十万黄巾,缴获各种物资无数,可谓收获巨大。
可是他同时又收编了二十五万黄巾,再加上他自己的几万人马,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巨大。
公孙赞的后勤保障掌握在幽州牧刘虞的手里,渤海城又没有打下来,他要养活那么多人,只能靠屯田这条路。
于情报于道理,都昭示着可以趁机攻打公孙赞。
鲜于辅和鲜于银自然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三万人马,其中五千骑兵,一水的胡人高头大马,与白马义从相比根本就差不离多少,两万五千步兵,全都是精壮汉子,是两人在渔阳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就是为了帮助幽州牧刘虞剪除公孙赞。
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两人怀着激动的心一路狂奔向南,天黑不久之后赶到渤海城三十里外。
大军驻扎下来休息,鲜于辅和鲜于银带着少量人马摸向赞军大营。
公孙赞的连营中的灯火老远都看得清清楚楚,灯火之下还可以看到巡逻的人在晃动。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是派出一支前哨部队悄悄摸进军营打探公孙赞的动向。
一个时辰之后,前哨部队回来报告。
果然如魏攸所说,公孙赞的绝大部分士兵在白天都拉去开荒种田去了,一天的劳作下来疲惫之极,很多人吃饭之后倒头就睡,军营里到处都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鼾声。
为了防止渤海方面偷营,公孙赞命令一部分士兵在军营各处不停的巡逻,造成守卫森严的假象,实则不堪一击。
“哈哈,公孙赞也是辛苦,居然沦落到自己种田筹集粮草的境地。”
鲜于辅身边一个副将说道。
“你懂什么,公孙赞此举意在自给自足,彻底摆脱州牧的控制。”鲜于辅低声呵斥那人。
鲜于银也跟着说道:“的确,魏攸那个迂腐之人居然没有看出来,公孙赞这个嗜杀的家伙居然一改之前的作风没有纵兵劫掠,单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其志不小,一旦公孙赞拿下渤海,加上屯田成功,取得百姓的信任,实力就可以飞速扩大,到那个时候就很难控制了。”
鲜于辅和鲜于银都不是笨人,当然知道公孙赞屯田这一招的厉害之处。
因此,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趁公孙赞强大之前将其一举打掉,永绝后患。
“派人再探,一定要摸清公孙赞的中军大营在哪里。”
鲜于辅深知机会只有一次,他要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才会把大军调上来。
又是一个时辰之后,细作将公孙赞大营的位置探听清楚。
就在他们潜伏位置东边的二十里处,身边只有三千士兵在护卫。
“召集所有马军,步兵,子时对公孙赞大营发动偷袭,记住,一定要快、准、狠,不给公孙赞反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