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给将士位做身份铭牌之外,公孙续炼制银块自然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大汉的货币体系。
公孙续询问了很多官员和在河北很多地方的实地调查得出一个大致的调查结果:
东汉末年货币体系是比较模糊的,金一斤大约是6500到钱,银一斤大约是2000到3500钱。
金银一般只在朝廷,世家大族和高层人物之间流通,老百姓之间绝大部分流通的都是钱。
这里的钱是五铢钱,也就是俗称的铜板。
董卓之前,五铢钱体系还能勉强维持下去,可是从自董卓乱京师之后,他为了大肆敛财,发明创造了董卓五铢。
这种钱比之前的五铢用料小,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的小钱,故而被人称为董卓小五铢。
这种小钱一投入市场,就让原本处于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更加危险——整个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
钱不值钱,就会导致金属货币越来越不受待见,慢慢地丧失了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这也就导致了非金属货币在市场上渐渐流行起来,像丝织物、谷物、食盐……等物,成为人们眼中硬通货。
人们抛弃了原有以钱购置货物的习惯,改成更加便利的以物换物。
有历料记载,董卓铸造小钱之后,一斛谷的价值高达数十万董卓小钱。
不要以为一斛谷有多少,1斛粮食等于10斗,1斗约等于12斤,换算过来就是一斛谷约等于120斤。
买120斤粮食,你得拿出几十万小钱!
意味着你要上街购买一斛谷的话,就要拉几大车小钱去买。
这是什么概念?
想像一下你们拉一大卡车钱到市场上去,就只能换回一袋一百多斤的米,你不得崩溃啊。
可以说董卓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给东汉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创伤。
这也是正是董卓在东汉末年不受百姓待见的重要缘故之一,他这种砖家行为得罪的几乎是东汉各个阶层的人。
东汉到三国时代货币系统崩溃,无论对魏国、吴国还是对蜀汉,都造成极大的困扰。
公孙瓒杀死刘虞之后主政幽州时期,遭遇过蝗灾、旱灾的打击,当时一石谷要十万钱,百姓纷纷破产,出现过百姓相食的惨烈场景。
后来公孙瓒采用屯田的办法,才稍稍稳定住军队的供给。
至于百姓,根本就无暇顾忌。
结果就造成公孙瓒在幽州之地民心尽失,在袁绍和刘虞旧部的夹击下败亡。
后来的魏国,吴国都好不到那时去。
魏用绢布来当货币,东吴用盐来当货币……
他们这样做,其实都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公孙续来自后世,自然知道通货膨胀的可怕,因此他一直致力于避免通货膨胀的情况发生,进而打造一个强大的经济地区。
为了这个目标,公孙续一直都有有意无意中布置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