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太少会被对方吃掉,用大量的骑兵去追……
开什么玩笑,各个方向都有敌人出现,杨弘哪里有那么多骑兵啊。
此时的杨弘和郭贡已经收到各营传过的消息,二人正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根据目前出现的情况来看,差不多有两种情况。
对方只是少量的骑兵来进行骚扰、迷惑他们的视线,搅合他们下午的攻击行动。
还有一种情况是郯城外围来了大量的援兵,这些骑兵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大规模的进攻会在随后进行。
杨弘和郭贡都倾向于第一种情况。
因为此次进入徐州作战是迅捷的闪电战,郯城四周不可能一下子同时聚拢起那么多援兵。
除非公孙续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他们要攻击郯城所以提前让四周城池的人马在今天一起汇集到此。
可是,可是,这怎么可能?
公孙续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本事。
思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四周县城的骑兵在知道郯城被围困,公孙续有危险他们自发的前来救援,恰好在今天碰到了一起。
正是往这边方面考虑,二人这才决定先稳一稳,待到查明情况之后再说。
虽说是稳一稳,二人却没有坐以待毙。
他们迅速传令各营收缩兵力紧守营盘,以防被对方冲击。
除此之外杨弘还特意集中一千精锐骑兵朝着一个方向追击下去,力图抓到一两个活口,从他们的嘴里撬出这些骑兵的来历。
另外杨弘还派出使者去催促那五万大军,让他们加快速度赶到郯城。
他们的底气自然来自七万五千马步大军。
公孙续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吃提下这么庞大的队伍。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有一战之力。
杨弘和郭贡万万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们这种等一等的做法错过了最佳的逃跑时间,把袁术这支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左路军送到了死地。
当然,作为一个正常的统帅都不会因为突然出现的少量骑兵而打乱原定的计划,甚至会被对方吓得仓皇逃窜,正确的做法都会在摸清楚情况之后再作出正确的选择。
从某种角度来讲,杨弘和郭贡其实做的没有错。
只不过他们就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公孙续亲卫部队的战斗力是那么的恐怖,世间的仗居然会有如此骇人的打法。
就在杨弘和郭贡在急于了解眼前的情况时,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急转直下来形容都不为过。
随着各部步兵赶上来,步骑汇合之后摆开阵势缓缓向扬州兵的大营压了过来。
扬州军大营摆在西边方向,他们的正面,也就是东边方向是郯城。
北边,是许攸和孙观率领的徐州第四战兵营,他们并没有受到扬州兵的骚扰,直接摆开阵势向前推。
南边,是文则、颜良和文丑率领的青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