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个难点并不会因为勉强而消失,她需要使用制造一种人工宫内膜,这种宫内膜的材料可以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
单这一个东西的操作不存在技术难点,但是因为设备问题需要极长的时间才可以通过概率生产出一张合格的人造宫内膜。
真正难得地方是如何模拟子宫内部环境,像真正的人体组织那样生成传递养分的血管,莱茵当然是考虑到了这点,她通过人工移植的方式手动在宫内膜内诱导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内壁循环网络,这也是人造宫内膜生产成功率如此低的原因。
再胚胎置入完成后,她只需要将其连接到预先组装好的透析机中将新鲜的血液输入,将旧血液析出并在血液中添加足够的养分就可以实现模拟宫内循环了。
这血肯定不是真正的血,而是一种具备携氧能力的全氟三丁胺乳化物。
这种物质完全由人工合成,氧气溶解度甚至是血液的两倍多,具有很强的溶氧能力,后世医学上经常把这个当作血液的代替品使用。
人造宫内膜肯定不能暴露在外,所以它被放置在了一处供克隆人成长的培养仓内,恒温培养仓链接着两根管子,用于模拟静动脉的效果。
将人造宫内膜放进去后连接好,并加入防止宫内膜干瘪枯萎的营养液,这培育的开始就大功告成了。
没错,培育的开始,如此繁杂的步骤只是开始。
她必须在胚胎养育初期消耗完卵黄内的养分之前,人工提取矿物质、葡萄糖、淀粉酶、尿素、尿酸等物质来合成羊水。不然胚胎就会因为营养不足而死亡。
这一过程大概需要持续十五周,等十五周后人造宫内膜的血管网络无法满足胎儿成长,但那时胎儿已经形成脐带和胎盘。
有了脐带后就不需要宫内膜了,她可以直接把人工肺氧合成器联通期待上的血管直接输痒,还能连带着成长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之类的物质一起送进去。
这么看体细胞植入反倒是最简单的一部了,因为养分的输入控制真的几乎无法通过人力来完成。
为此,莱茵编写了两套简易的控制算法用来模拟宫内环境并给胎儿输送养分,但因为时间问题导致算法太简单,所以她也必须呆在旁边时刻盯着数据谨防出现异常现象。
胎儿稍有动静莱茵都必须手动调整参数,将供给的养分调整至平均线以上或者是平均线以下,这是一项十分折磨人的工作。
而那些红警单位还真没有一个懂生物工程的,这些工程师们搞发电站桥梁建设,城区规划什么的是一把好手,但要是让她们去弄这东西属实有些为难人了。
所以莱茵只能自己呆在实验室里一边整理实验资料一边监控情况调整参数,一开始因为控制系统太简单的问题差点导致实验失败。
这种情况直到一个星期后不断改进算法才好转了不少,从24小时一直盯着到12小时就可以,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而盯着数据的莱茵则是顶着俩黑眼圈,整个人都看起来消瘦了不少,为了这个小家伙她连认知增强药剂都喝了。
整整一个星期她大概只睡了八个小时,讲真,那些孕妇生个孩子可比自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