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四年腊月十五,崇祯接到张容从曲阜送来的消息。
他本以为会是曲阜彻底乱起来的好消息。
结果却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曲阜的局势确实严峻了一段时间。
但随着年关将近,很多人都离开曲阜踏上回乡的路途。
曲阜的局势又缓和了许多。
倒孔的事只能继续往后拖。
崇祯知道打死衍圣公易,打垮衍圣公难。
这么说吧。
想要彻底打垮衍圣公的形象和号召力,比击败建奴还要难。
但难归难,不代表没有机会。
只要经过时间的摧残,衍圣公这面旗帜早晚会在读书人的心中彻底倒下。
放下密函,崇祯叹息一声:“时间啊,太慢了。”
“皇爷,”王承恩端着一个托盘,慢步走了进来:“您刚才说时间太慢了,可是奴婢觉得时间太快了。”
“哪儿快了?”崇祯问。
“奴婢刚服侍皇爷您的时候,您可没有白头发,现在您头上已经有白发了。”
“呵呵。”崇祯无奈地笑了笑。
满朝都是老狐狸,随时都要做好和他们斗智斗勇的准备。
其次辽东正在打仗。
前线的风吹草动传回来,都会牵动他的神经。
还有一点。
他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后宫玩。
时间久了不长白头发才怪呢。
这时王承恩端着托盘来到崇祯面前,将托盘和上面的公文放到了龙书案上。
“这是什么?”崇祯问。
“这是王永吉送来的出兵计划,兵部已经看过了但是没有表态。”王承恩回答。
崇祯拿起托盘里的公文,打开后仔细看了一遍。
王永吉非常狡诈。
为了把自己的责任降到最低,他提交了两套出兵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集合主力从沈阳出发,先取抚顺,再下抚顺关。
拿下萨尔浒后,兵临赫图阿拉。
但是...
这套方案有弊端。
首先出了抚顺后都是山路。
地形复杂不说,道路还蜿蜒曲折。
虽然不影响骑和步兵通行,但是对辎重和火炮的运输影响非常大。
好在有浑河这条河流可以利用。
明军只需要准备一些平底货船,便可以运输辎重以及火炮。
但问题又接踵而至。
明军作战十分依赖火炮。
如果不让火炮随军而行,那么就要在作战前把火炮从船上运到岸上。
首先这不符合打仗的常识。
其次,装卸火炮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地点(水深的岸边)当做临时码头。
要知道当时的河道都是纯天然的。
临时找到适合当码头的地方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明军只能随军携带火炮行进。
若想在崇山峻岭中携带火炮前行,不但影响行军速度,在选择行军路线时也有诸多限制。
如果建奴在一个地势高且地形狭窄的地方攻阻击明军。
明军火炮和兵力上的优势都将被抵消。
双方一旦陷入僵持的局面,最先无法承受的反而是平辽大军内部。
明军的士气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低迷。
王永吉身为平辽总督,当然知道这些弊端。
所以他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