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震这一刻简直恨死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明明只要他们答出陈国祖训就能了结的无谓小事,偏偏被这帮子愚蠢的东西弄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帝王从来不会介意臣子的小心思,但会非常介意臣子凌驾于帝王之上。
这也是晏子冉笃定的一点。
帝王生就多疑。
而这位生于战乱、历经沉浮的帝王纵使年老昏聩,却也仍不会改变根植于骨髓中的疑心。
自回京一日来,晏子冉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焦山、罗文清、吴茂行一事的来龙去脉。
既然焦山已经在帝王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怀疑的种子,那么他只需略微浇灌即可。
帝王不是从不怀疑姚震的忠心吗?
帝王不是认为焦山的言论过于耸人听闻、夸大其词吗?
帝王不是以为罗文清、吴茂行等一干年轻臣子的谏言皆为朋党之祸、意气之争吗?
那么今日,晏子冉的所作所为,无疑撕碎了君臣二人一直营造的幻梦。
原来“群臣对姚震的感念和畏惧超过了陛下”根本就不是一句空话。
原来所谓的“副帝之谣”也根本就不是什么虚妄。
原来“陈国大小官员、百姓只知道看姚震眼色行事”竟不是谬言。
这些所有陈帝以为是朝臣争宠玩弄的把戏原来竟都是真实!
只是没有人敢告诉自己,没有人敢说真话!
是啊,说真话的不是都已经被姚震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给杀灭了呢?
那么“长此以往,陛下危矣,陈国危矣”是否也会成为一句箴言呢!
晏子冉感触到了陈帝心中一闪而逝的杀机,他相信这棵由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浇筑而成的树苗,终有一日会长成参天大树,到那时,就是姚震的死期。
所有的一切在三人的脑子里只不过瞬息。
此时此刻,姚震深知,唯一挽回的办法就是跪地求饶。
而在他将要开口的一霎,却有人抢先了一步。
“罪臣晏子冉自请免职!”语毕,晏子冉长跪于龙台前。
姚震只得紧随其后:“罪臣姚震恳请圣上免去罪臣之职!罪臣定当铭感五内,于家中抚养孤女。姚震在此叩谢圣恩!”语毕,泪流不止。
年老的人总是容易心软,看着与自己相伴数十载的老伙计哭着跪倒在丹陛玉阶前,陈帝竟瞬间软下了心肠。
对啊,姚震他唯一的儿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故去世了,膝下只余下两名死了娘亲的幼女,又怎会心生谋朝篡位之意,左不过是前一阵焦山之案,将这群胆小的官员给吓破了胆,这才一言不发。
想到此,原本罢职回家的圣旨,出口就变了模样儿,也罢:“姚相降级留用,罚俸一年!”
姚震闻言,顿时叩首,泣涕不止:“罪臣叩谢主隆恩!定闭门反思,不辜负陛下仁善美意!”
陈帝挥挥手,示意侍者扶姚震起身,而自己则是豁然起身,走下了玉阶。
龙台下,玉阶前。
帝王躬身,扶起了这位不过二九年华的年轻臣子,晏子冉。
“子冉,今后还望你再接再厉!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更好。”语毕,帝王将少年英才方才归还的龙佩碧玺再次送还到了晏子冉的手中。
晏子冉肃目接过,躬身道:“微臣定不负圣上所望。”
陈帝欣然。
他需要享乐的左手,也需要清明的右手。
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所有人都认为,晏子冉死里逃生,不仅不曾获罪,反将姚相一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战绩,想必他定是飘飘然不知所以。
事已至此,一切也算是告一段落。
朝堂众人皆如此所想,就等着退朝散会,却不知真正的交锋将由此拉开序幕。
正三品的刑部长史在接到上级姚相微不可察的示意下,站了出来。
上奏参罗文清、吴茂行朋当之祸,明言以罗文清为首的新晋官员结挡盈私、妄图虚名!
帝王的神色不辨喜怒,姚震也知道到此时确非参奏晏子冉的最佳时机,可若不借此机会将晏子冉拉下马来,待其渡过难关,必然势大,到那时再动晏子冉恐怕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众人心中皆深以为然。
此时晏子冉虽然过了一关,可罗文清、吴茂行的大不敬之罪尚未定案,照今日的情形,如若晏子冉势必保下罗文清、吴茂行二人,则会遭受帝王的迁怒,可如若晏子冉就此放弃,无疑是背信弃义之徒,寒了朝野一众新进官员、年轻学子的心,日后再想有什么大作为,恐怕是难以翻身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