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可不是那些天资聪颖,从小就被当作继承人培养长大的皇子,习惯了忙碌的课业。他的高祖父庸庸碌碌,夺嫡失败。到他这一辈早就没了什么野心,就想做个闲散郡王,富贵一生。
七八年的富贵温柔乡,两三载的流离逃亡路。最后由于大徽皇族的凋落,他赶鸭子上架当上了一国之君。只堪堪启蒙的他,整日课业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甚至喜好也被限制的清清楚楚。
明百潼可没有吓唬小皇帝,大徽确实处境艰难。不论是烽烟四起,亦或者天灾频出。这个王朝急需新鲜的血液注入,也急需聪慧勤勉,杀伐果决的帝王。
明百潼执掌五州兵马,她要揭竿而起易如反掌,女子之身又如何?在绝对的军权面前一切都是虚的。更何况她深得民心!
贫苦百姓爱她征战四方后均分无主之地,让他们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寒门士子敬她不按家世定品,不拘出身行科考,让他们有了报国守城之机……
甚至明百潼还修建学堂,知识不再垄断于世家寒门之间。她鼓励适龄儿童上学,不拘男女学一门手艺,或者继续科考报效国家。适龄儿童中孤儿又占了七八成……
如此种种,十年时间大徽已有了全然不一的面貌。朝堂上不少人是从她修建的学堂中出来的,可以说他们把明百潼视为了再生父母都不为过。明百潼若真的造反,这些人定会帮她冲锋陷阵或者舌辩群儒。
现如今,明百潼可能顾念着大徽皇族,又或者不忍坠了镇国将军府百年来忠君报国的名声。总之,她做出了让步——让小皇帝接触政务。
太师太傅作为明确的保皇党,想把各类知识,为君之道都教授于小皇帝,以求小皇帝能够早日真正的亲政。毕竟这个国家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可小皇帝课业完成的不算出色,更是时常哭诉着要求休息时间,这让太师太傅如何能不恨铁不成钢呢?
太师还以为小皇帝的胡闹和贪玩是收敛锋芒,怕聪慧和勤勉引来明百潼的猜忌,最后悄无声息的死去。
于是太师和小皇帝秉烛夜谈,最后的结果却让他的心凉透了。
小皇帝对太师严明自己就不是当皇帝的料,并非藏拙收敛锋芒。
他作为大徽皇族最亲近的血脉之人,一开始赶鸭子上架坐上龙椅。不管是出于对权势的渴望,或者是作为大徽皇族子孙的责任。
他努力过,却发现自己并非天资聪颖之人(对比有名有姓的帝王而言),有些政务问题总要左一遍右一遍的请教,相似的问题不会举一反三。
他也不是勤勉之人,受不了年复一年每日只睡不到两个时辰的日子,喜好都不由自做主。
他更不是心性坚韧之人,一想到亲政后要周旋各方势力,要平衡各派权力,他就心起退缩之意。
这个天下会有更适合的人执掌,他只是暂时坐在了上方而已。他聪慧吗?也许吧。但他是及时行乐者,只愿享受权力背后的富贵,不愿承担权力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