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夫走在前边,我和姐姐跟在他身后,进了厂里。
姐姐再次看到我说的鞋厂时,眉头还是紧锁了一下,跟昨晚的表情一样,毕竟眼前的所谓鞋厂跟她的鞋厂差距实在太大。
昨晚人多场面混乱,她知道工厂不大,但她没想到里面的设施是如此的落后和陈旧。
前文说过,鞋厂的前身是村里的小学学堂,这学堂也不大,只有三个年级,原来是四年级以后才要到外面去上学,后来连三个年级也招不满,就把这个小学撤了,合并到外面去了。留下三间空教室,在教室的左侧,搭建了一间小偏房,做老师的办公室。
四间简陋的平房就成了所谓的鞋厂。两个车间,一间仓库,小偏房是样品室兼办公室兼会议室兼一切。
一间是缝纫车间,十几台由上海胜家缝纫机厂1985年推出了蝴蝶牌缝纫机,这个还是姐夫去温州工厂学习时带回来他们淘汰了的旧机器,到了这里也成了一个宝贝,一用也是7、8年了。
另一个车间是手工车间,这里负责下料剪料,有时候也会直接送到农户家里去,比如说像我妈妈,我记得上一世,妈妈经常让大姐夫把这些活送到我们家,农村人没有什么老人童工不能用的概念,谁都可以干活,只要你干的动。她说做一点是一点,好歹她还能做一点点零花钱给孙子。
上一世我儿子的零花钱大多数是他那年近80岁的奶奶一剪刀一剪刀给他剪出来的。
今天干活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去地里了,这就是一年之中的农忙季节,第一批文旦成熟到文旦结束,大概一个多月左右,10月下旬差不多就完结了。
这段时间,来上班的人少,大姐夫说的,以农活为主,以鞋厂为辅。
我们村本来是一个元宝状,前面是山,后面是山,没有多少平地可以使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4分的,山地倒是不少,也是村里面主要的经济来源,种植文旦。
文旦的收成要看天意,年成好的时候,一家有个几千元收入,年成不好的时候,也就是文旦成熟期,遇到台风的话,一年的收成就会打水漂,所有家庭开支只能依赖到姐夫的鞋厂打打零工,以此维持生计。
因此,姐夫把这个鞋厂看的比自己的庄稼要重,自己田里的庄稼只关系到一家人的生计,鞋厂却是全村人的生计啊。
这也许也是姐夫迅速苍老的缘故,这村长,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