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杨帝没说话,只是将折子摆开。
海忠瞧了过去,哎呀一声,“清意州今年上贡的银两比其他州多这么多啊。”
“比去年多了一倍。”楚杨帝难得显露情绪,赞道,“这卫况有些本事。”
明应从外面进来,听到这句话,顿了顿,慢慢走近,“皇上,月妃娘娘送来了酸梅汤,说是近来天气炎热,放了冰块,也难免会有些燥热,皇上忙于政务,实在辛苦,喝上一碗酸梅汤,正好能解解暑。”
“有心了。”楚杨帝只是点了点头。
见楚杨帝没有要喝的意思,明应回头冲身后端着酸梅汤的太监使了个眼色。
那太监领命,重新端了出去。
明应退到海忠身后,抬起头,状似不经意说道,“皇上,奴才刚才听您说起卫况,就想到了去年中举的卫寅生卫大人。”
“卫寅生?”叫明应这么一提,楚杨帝还真想起来了,连带着想起卫寅生在殿试上写的那篇文章。
顿时忍俊不禁,“朕记得他,满腹油水,作出来的文章很有意思。”
那文章通篇都在赞美楚杨帝的丰功伟绩,一个劲的夸,到了末尾才把中心调回来,生怕楚杨帝看不见般。
“奴才瞧了那文章,说的在理。”海忠打趣,一副不乐意听的模样。
楚杨帝哈哈大笑,“夸大其词了。”
明应跟着笑,眼睛看着地面,趁楚杨帝兴致不错,又道,“卫大人如今还在翰林院当值啊。”
“翰林院…”楚杨帝若有所思。
“海忠。”楚杨帝突然叫了海忠一声,问道,“卫寅生如今在翰林院做什么?”
海忠低下头,回道,“卫大人入翰林院时是庶吉士,应同江大人一起起草诏书,整理经籍。”
江大人便是江寂,楚杨帝对江寂有印象。
江寂曾为楚杨帝讲解经籍,在一旁听候楚杨帝下旨,模拟简易诏书,再回翰林院重新起草一份。
他虽与卫寅生同一年入翰林院,但江寂为榜眼,能入乾清宫,面见楚杨帝,卫寅生却只是个庶吉士,几乎见不得楚杨帝。
楚杨帝能想起还有卫寅生这么个人,跟他父亲卫况脱不开关系。
卫况此人,年过三十才发家,一跃成为清意州卖油大户,抓住大好局势,权时制宜,渐渐能与清意州世家大族并驾齐驱。
清意州为西林最大的产油大州,而这其中的买卖,历来为世族一手遮天,就连夹缝中挤出来的一丁点儿好处,都是世族施舍出来的,让其余大户尝点甜头。
卫况的冒头,叫楚杨帝诧异,也乐于看到以卫况为代表的富绅大户同世族争抢资源。
不过现在来看,卫况到底弱了些,世族这堵大墙岂是轻易能敲开的。
思及此,楚杨帝脑海中多了些想法,提笔在折子上写了几句话,“庶吉士卫寅生自为官以来,恪尽职守,朕都看在眼里,今命卫寅生出京为官,到清意州辅佐州长,查验油户买卖。”
“海忠,替朕走一趟翰林院。”楚杨帝道。
“是,皇上。”海忠接过折子,恭敬地退了出去。
卫寅生突然调离,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今年的夏天比往年炎热,也比往年持久,各府采购冰块数量剧增,却难消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