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叛乱,大量朝臣阵亡,空缺出大量的朝廷官职。像位居高位的三公九卿,食两千石的太仆少卿、少府、博士、郎中令、郎中等。
稍微低一点的太仆丞、少府丞、郎中令丞、郎中令史、功曹史、主簿史、卫尉丞、长史、司马等等。。。
……只要稍微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朝廷空缺这么多的职位,只要去参加大朝会,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官职,这就变相的接受了高博的领导,而这恰恰就是高博所要的一个态度。
所以,在很多朝臣接到传令的时候,没有一点犹豫,当即就开始准备了起来。
这些剩余的朝臣,大部分也都是出身世家子弟。但他们没有参与栖息之乱,也没有明里或暗里抵触高博的统治。
经过大乱之后,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高博的统治。所以,此次大朝会只要人来了,就已经表明了态度,高博也愿意给他们一个发挥才华的舞台。
……高博回到洛阳的第二天,就在皇宫召开了大朝会。
天不见亮,皇宫东侧的午门,就已经聚集了数十人,他们都是街道传令来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当旭日东升,天光放亮之时,午门准时打开这些官员,依照官职的大小,陆续进入皇宫。
因为人数稀少,所以大朝会地点没有在以往的广场上召开,而是直接在未央宫。
当他们全都进入未央宫之后没多久,高博这才姗姗来迟。
高博踏入未央宫,随意的打量了一眼能来参加的朝臣人数。看到若大的未央宫,只有这么数十人,让高波油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受。
要知道,在刘焉登基和刘璋登基召开大朝会的时候,可是有七八百余人参加。高博进入大厅大概估算了一下,能来参加大朝会的官员居然只有区区50余人。
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朝廷官员居然锐减如此。心中微微有一点埋怨,埋怨贾诩是不是杀得太狠了?都杀到朝廷不能运转的程度了。
当高博走在龙椅下方的时候,转头打量着下面稀稀拉拉的人群,悠然伸出了一股萧条的感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