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听到庞统的话,笑道:“你今年虚岁都还十六不到,目前这个年龄适合读书,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行。”
“之前就和你说好了,好好在书院求学,怎么突然想出仕了吗?”
“你家学渊源,有才华有能力,打好了基础,未来必然前途无量。”
“何必急着出仕呢?”
庞统是刘琦早年从鹿门山拉下来的,恰是如此,他希望庞统打好基础。
不等庞统回答,刘琦又道:“如果早早的出仕磨砺,增长见识,有一定的好处,却会失去一部分。”
“很多的学问、道理和志向,是在读书的时候养成的。也只有读书的时候,才能心无旁骛的去学习。”
“等你出仕做官了,要面临官场上的人际关系,要面临工作任务上的压力,还有诸多必须的饭局和酒局,就很少有时间读书。”
刘琦说道:“你明白吗?”
庞统听到刘琦的话,却是沉默了下来。
片刻后,庞统笃定说道:“大王,书院中传授的知识,我都学会了。书院中传授的道理,我也都懂了。在我看来,很多书院的老师连我都不如,怎么学习呢?”
刘琦哑然一笑。
终究,庞统还是想要出仕。
只是在书院这样相对单纯的象牙塔内,连基础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去了更复杂的社会想脱颖而出,那是相当难的。
刘琦要用庞统,因为庞统有能力,只是该打磨还得打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要磨练出能力,要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不是三两天就能磨练出来的。
刘琦也没有阻拦庞统,略作思考后,颔首道:“你要出仕做官,孤同意了。”
庞统神色振奋,迅速道:“谢大王隆恩。”
刘琦摆手道:“不要急着道谢,孤还没有说完。孤一直在各地征战,主要是带兵打仗。你如果跟着我,无法系统的学习。”
“所以,你留在朝中。”
“荀彧担任尚书令,负责朝廷的政务运转,遇到的事情最多。你去他的身边,跟着荀彧,能见识到尚书台的运转,清楚朝廷政务是怎么安排的。”
刘琦询问道:“给荀彧担任书佐,协助他做事,你意下如何?”
庞统更是欢喜,忙不迭的点头道;“在下愿意。”
荀彧作为大汉朝的尚书令,负责尚书台的具体事务。虽然荀彧不是三公,更没有录尚书事,不是名义上的文官之首。
可是荀彧已经总揽政务,又是实际上的文官之首。
跟着荀彧做事的起点很高。
这是极好的机会。
刘琦见庞统没有意见,直接写了给庞统的任命,以及接下来攻打袁绍的一个大方向安排。
书信写完后,刘琦把书信密封交给庞统,吩咐道:“这是给荀彧的书信,你拿着去洛阳拜见荀彧,他会安排你的事情。”
庞统接过来后,感激道:“大王隆恩,统铭记于心。”
荆州庞家的确有些影响力,他的叔父庞德公也培养了很多人,可是实际上,对现在的刘琦来说,也就那样。
刘琦之所以安排,是因为刘琦念旧,也念着庞家的情谊。
刘琦嘱咐道:“好自为之!”
话音落下,刘琦摆了摆手,庞统再度行了一礼,才恭恭敬敬的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