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询问的话传出后,街道上云集的几百个士人炸了锅,无数人高声议论着。
一双双目光,也在思考和权衡,却暂时没有人站出来。
刘琦看着一群乱哄哄的人,心中冷笑。
这些士人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都是一群软弱之辈,都是欺软怕硬,一群不怎么中用的人。
刘琦欣赏的是诸葛亮这样务实做事的人。
只有务实求真,踏实勤勉,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日拱一卒的勤奋,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办成事情。
整天夸夸其谈,有事儿没事儿吹牛皮的人,压根儿没用。
一部分人夸赞魏晋谈玄论道风气好,整天吹牛逼,氛围轻松,那是司马懿这老家伙洛水放屁,把整个魏晋的政治风气带坏了,天下已经是道德沦丧。
背叛成为常态,没有忠义,没有道德约束,政治底线低,甚至晋朝只能标榜以孝治国,连忠义都不敢提及,上层已经进一步导致人性的缺失。
整个社会风气很乱,无法办实事,无法崇尚真善美,不谈玄干什么呢?
只能追求虚无缥缈的道,只能特立独行宣泄着内心的空虚,无法寄托心灵。
刘琦坚决杜绝清谈。
他一贯认为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不看你嘴上说什么,看你能做什么?
踏实做事的人,才值得钦佩。十年如一日坚守的人,才值得尊重。
刘琦看到街道上的士人议论着,还没有人站出来的,再一次道:“一群人来到王府外请愿,现在连一个牵头的人都没有?这样的一群人,值得孤重视吗?”
“摄政王,我是领头的人。”
一个身材颀长,国字脸,浓眉大眼,丰神俊朗的中年人站出来。
他昂首挺胸,不卑不亢道:“崔琰,拜见摄政王。”
刘琦看着眼前的崔琰,眉头一挑。
崔琰在历史上颇为有名,更是清河崔氏的发源人。崔琰相貌出众,年纪轻轻有了长髯及胸,威严不凡。
崔琰早年跟随郑玄求学,是大儒郑玄的弟子。
没想到竟然来了洛阳。
如果崔琰没有介入这一次的舆论,刘琦不介意用一用崔琰。崔琰今天也掺和进来,不管是求名,亦或是别有所图,刘琦都不喜欢。
刘琦审视着崔琰,沉声道:“崔琰,你是牵头的人。你说一说这么多人来王府外,意欲何为?”
崔琰整理了博领大衫,一板一眼的说道:“摄政王因为祢衡的一番言论就抓人,非常不妥。这样的行径,等于是暴君一般。”
“在下认为,君王应该闻过则喜,不能堵塞沿路。就算祢衡指着摄政王骂,或者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该抓人。”
“君王需要仗义执言的谏臣。”
“可是摄政王暴躁抓人,行径恶劣,难道要当暴君吗?”
崔琰拱手行了一礼,郑重道:“在下认为,摄政王不应该抓捕祢衡,请摄政王放人。”
“请摄政王放人。”
其它士人,附和了起来。
这些士人呐喊着,眼神有些狂热,他们没有因为刘琦立下无数的功勋,就有任何的敬畏和顶礼膜拜,反而认为他们应该约束皇权约束刘琦。
士人天生就该约束皇帝。
士人天生就该是皇帝头上的一柄剑。
这才能彰显士人的价值。
刘琦听到崔琰的话,看到周围士人沸腾的姿态,眼神前所未有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