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策无暇顾及米国是不是已经把自己的各项信息给刨了个底朝天,他现在很愁。
接下来航天系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设太空电梯了。
可是有个难题摆在陈仲策的面前,经过测算,完成这个太空电梯的架构至少需要2000次左右的发射。
按照华国目前一年50次左右的发射频次,这得40年后才能建成了,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所以陈仲策决定借着这个机会把国内的民营商业航天给扶持起来,有这个大项目打底,怎么着他们也能喝口汤,快速成长起来吧。
作为CASA的局长,他在仔细看过了此时华国商业航天的基础,处于一种欲哭无泪的状态。
目前华国航天基本上是处于近乎于零基础的状态,还不能说是大猫小猫两三只,而是小猫幼猫两三只。
完全谈不上有任何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次成功的航天发射,总共需要五大系统密切无间的配合。
分别是:航天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地面测控系统以及地面应用系统。
“老师,按照您的要求,我对国内商业航天的系统做了全面了解,情况不是很乐观呐。”
“说说看?”陈仲策皱着眉头。
“目前华国做卫星也就是航天器系统的有银河航天、零重空间、魏纳星空等公司;
目前做火箭的有蓝箭、零壹、星际荣耀等。
至于发射场系统,全是国家队,民营的根本没有。
地面测控系统是军方的卫星测控中心,其他也没有。
地面应用系统做的企业也就只有一个燕都信成未来科技。
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近十年来成立的公司,估值大多数都在十亿左右,虽然资本对于他们还比较看好,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拿出过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出来。
综上所述,老师,我们华国的民营航天可以说基本上就是空白。”潘鹏飞说着说着语气就越发的低沉。
以这样的基础,来发展出未来的民营航天,这怎么看都有点困难。
陈仲策叹了一口气,没说什么。
继续问道:“那目前政策、技术和资金人才方面调研下来是什么结果?”
“老师,这方面其实更加困难。
目前华国的商业航天政策几乎可以说没有正式的条文可以参考,与米国有相对完整的七八种法律参考不同,华国民营航天火箭的发射采取的是特殊许可批准制度,基本上走的是特事特办的路子。
再者,目前民营航天的人才也不太行,基本上都是从体制内出来的,以目前华国民营航天的普遍待遇,出来的都是一些对现有航天系统不满的人才,而且还未必是最顶尖的。
技术方面,我们基本还是用的体制内淘汰下来的技术,要么就是这些民营航天公司自行摸索出来的土路子。跟国外的那些指标稳定且成本低的技术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资金方面,更是别提了。由于航天的风险性极大,除了有一些有航天情怀的资本会投入以外,其他的基本不会考虑。所以目前国内的这些民营航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极差。
有可能多发射失败两次,这个公司就没了。”
这个调研结果说到最后,潘鹏飞自己都不由得开始叹气起来了,如果这样的基础都还能把这个给干起来,那就是牛逼大发了。
“情况说完了?”陈仲策问道。
“老师,说完了。”
陈仲策斜躺在自己的办公椅上,双手放在后脑勺,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听完学生的这个汇报,陈仲策嘴里也有些发苦。
目前华国的这个民营航天的环境比自己预想的要差很多,简直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啊。
而且,玩商业航天和国家主导的航天的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
国家主导的航天工程,只要你的技术够硬,就有人为你的技术买单,这个是不计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