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宁愿付巨额的违约金也不愿意继续合作,自己这一方总不能按着他们的头继续让他教吧。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其实已经弄清楚了世界上这最顶尖的4商业航天的技术思路。
甚至于对于这4家公司最新的一些成果,他们已经拿到了技术路线,有些核心的技术甚至已经拿到了图纸。
可是有些东西,并不是搞明白了理论就行的。
航天工程是个典型的工科领域,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拿着图纸就一定能把整个火箭或者发射器给完全复刻出来的。
有很多技术积累往往是一个小团队密不外传的本领。
就比如说,一个螺丝需要在2350℃时完成热处理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性能,往往在图纸上是不写的,只有实际加工的顶级工匠通过 摸索以后才能实现最佳的性能。
如果没有这些顶级技工的传授,按照图纸做出来的零件往往也能用,但是使用的性能或者使用的寿命就差那么一口气。
这往往就是最致命的绝招,这些就完全是依赖于顶级的工匠。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顶级工程团队是那么重要的原因。
最真实的案例,就是在战忽局局座的忽悠下,米国拆了F22的生产线,虽然关于生产F22的所有图纸都还在,但是他们的团岛已经拆散了,没有那么多掌握必杀技的顶级工匠了,所以他们也就生产不出来了。
如今,华国虽然已经拿到了这4家公司的图纸,但是想要真正的融会贯通,还是需要时间的,这些细节上的东西也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
如今,突然出现这样的变故,让华国航天工业的团队都感觉非常消沉,工作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陈仲策带着航天集团以及航天局的一帮人来到了两个合资企业的总部,并没有着急去见这两个企业的团队,而是唐这两个企业的负责人把技术骨干的名单以及最近的财务报表和薪资表拿过来看看。
此时的这个年轻人倒不像是华国航天局的局长,倒像是一个非常资深的集团董事长,深谙企业的管理之道。
陈仲策看着这个花名册,其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的,甚至还有些欣喜的。
因为他看到自己之前提的那些关于科研单位体制改革的事情开始逐渐在落实,这在这两家企业拿过来的报表中其实就可以体现一二。
通过这个花名册,陈仲策发现,这两个企业的技术骨干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于之前的华国航天集团,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年轻人。
同时,通过薪资的表格陈仲策发现这些技术骨干的待遇比之前整整提升了一倍。
至少从这个方面来看,华国航天工业的年轻人是愿意求变的,他们也愿意去挑战更有活力的事业。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些年轻人或者说所有的华国航天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爱熬过了最艰难的用爱发电的阶段。
陈仲策的到来,将会给华国的航天事业带来伟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