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党争,东林党则是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注意到了熊廷弼于题本当中催问饷银一事。
随即朱由校扭头看向一旁的王安:“王大伴,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先帝登基之初就曾调拨了两百万两帑银,送去辽东吧?”
王安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恭声道:“回皇爷的话,确有此事!”
朱由校面无表情,继续问道:“如果辽东的将士们迟迟未能拿到饷银,或是饷银不足,又会如何?”
“这......”
一听这话,王安不由身形一颤,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了朱由校一眼,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有什么话就说!”
见到王安如此模样,朱由校面上露出一丝不悦的神色。
“回皇爷的话,那群武夫久居边关,不识王化,只认钱粮,不认其他,若是饷银不足,难免会暴起闹事......”
说着,王安双膝一软扑通跪了下去,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
朱由校见状,不由面色一沉,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按理说,此时距离饷银拨付已经过去了那么多的时间,即便饷银暂时没有送到辽东,但是消息也应该传到了才是。
可是身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却依旧在题本当中催问饷银一事,这只能说明,关于泰昌帝拨付饷银一事,熊廷弼并不知情,消息被人刻意掩盖了下去。
按照最坏的结果推算,一旦饷银不能及时到位,辽东士兵定会因为心中不满,而被有心之人利用,引起哗变,定会使得辽东不稳。
而辽东一旦发生不稳,身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定然难辞其咎。
因为熊廷弼一直被归为楚党,之前担任御史的时候,就曾大肆攻击东林党人,双方可谓是苦大仇深。
再上饷银拨付,一直是由户部负责,而今担任户部尚书的韩爌,正是东林党人的元老之一。
因此,眼下有理由、有能力这么做的人,除东林党之外,再无他人。
“好啊,好一帮文人君子.....”
想通其中关键的朱由校,不禁轻声呢喃出声,眼眸深处也是杀机毕露。
这封题本,在朱由校登基之前,就已经送到了内阁,看来东林党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如今被自己识破,朱由校自然不会任由他们得逞。
“魏忠贤!”
“奴婢在!”
被点名的魏忠贤,当即快步来到朱由校的面前,跪了下去。
朱由校阴沉着脸,寒声说道:“朕命你即刻率领东厂,调查辽东饷银一事,但凡发现敢有向辽东饷银下手之人,即刻抓捕,绝不姑息!”
“是,皇爷!”
魏忠贤当即恭声领命,随后快步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