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安将朱由校的旨意传到内阁之后,方从哲几人也不由愣了一下。
他们虽然知道兵备道很烂,但却没想到,天子竟然将这件事情,上升到了关乎大明危亡的地步。
正所谓君无戏言,天子能够说出这种话,由不得他们不深思。
他们知道,天子这是下定决心要整顿兵备道了。
再者,密云这件事情,也是将兵备道的糜烂摆到了台面上。
内阁和朝廷,若是不能有所表示,只恐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方从哲与周嘉谟、孙如游略微商议了一下,便同意了天子彻查各地兵备道的旨意。
反正,这件事情,有刘一燝冲在前面,会造成什么结果与影响,都与他们无关。
很快,内阁便拟好了圣旨,交由六科传抄之后,加盖了天子印绶,由礼部的一名官员,携带着圣旨和王命旗牌,赶往了密云。
消息传出,又一次引起了朝堂之上的震动。
比起京营和卫所,兵备道虽然不是那么太过重要,但也关系到了许多人的利益。
一时间,文武百官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好像,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就没出过一件好事儿。
辽东军饷一案、韩爌勾结内廷一案、顺天府勾结放贷之人坑害百姓一案、辽东将门造反一案、顺天府境内地主乡绅谋反一案、清查府库存银和太仓一案……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案?其中被牵连斩首的官员,更是不知凡几。
结果现在又闹出了一个兵备道的事情,这一番整顿下去,不知又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
不知何时,当官竟然也成为一种高危职业了。
对于此事,高攀龙、孙慎行、袁应泰以及朝中那些东林人,却是表示了支持。
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替袁应泰分散百官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心无旁骛的完成清查府库太仓一案,以获取入阁的资格。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此事,声援、拉拢刘一燝,为驱逐方从哲做准备。
如今的东林党,虽然在内阁之中没什么话语权,但是在朝堂之上的分量却是不容小觑。
左副都御史杨涟、礼部侍郎邹元标、大理寺少卿高攀龙、吏部侍郎孙慎行、刑部侍郎李三才,再加户部尚书袁应泰,哪个不是位高权重?
光是这几个人,就足以压绝大部分的官员。
见到那些东林人不遗余力的支持此事,那些有心想要反对的官员,也全都缩了回去。
很快,圣旨便传到了密云。
接过圣旨与王命旗牌之后,刘一燝也是当机立断,直接命人对兵备佥事和两名千总进行了抓捕。
通过一番审问,兵备佥事与两名千总,也将招募百姓、滥竽充数的事情,如实交代了出来。
“哼~,这帮家伙,往日里滥征徭役、吃空饷、喝兵血,如今又欺上瞒下,酿出如此大祸,真是罪该万死!!”
看着审讯出来的结果,刘一燝此刻也是变的杀气腾腾。
如果那兵备佥事能够如实上报兵备道的情况,自己又怎么会如此轻信于他?自己若不是轻信于他,又怎么使密云陷入动乱?
想到这些,刘一燝也不含糊,直接请出了王命旗牌,并当着兵备道一众士兵的面,将兵备佥事与两名千总的脑袋砍了下来,并将他们的家产进行了查封。
望着悬挂在营门口的几颗头颅,兵备道的士兵们,也是震惊不已。
随后,刘一燝便依照旨意,开始对密云兵备道进行整顿。
刘一燝先是将营中的老弱病残裁撤了出去,随后又对那些招募来的百姓,进行了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