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的京城,空气中依旧带着阵阵热气。
随着城北工地的持续建设,如今的北京城也更加热闹了起来,街道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在这份热闹的背后,朝堂之中,却是异常的平静。
此时,距离勇卫营兵发河南,已经过去了二十余日,上到朱由校,下至文武百官都在等着河南的消息传来。
这一次出征,看起来是一次寻常的平叛,实际上却是一次皇帝与文官争夺军权的斗争。
一旦勇卫营战败,或者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那么文官集团就能借题发挥,把军权重新抓到手里。
如果勇卫营能够大获全胜,那么朱由校将会彻底把刀子抓稳,到时候想砍哪里,就砍哪里。
军事行动的背后,往往都是服务于政治斗争。
因此,文官之中,除去徐光启、黄立极、崔呈秀以及那些暗中加入京城商会的官员以及部分中立之人以外,其余大部分人,都希望勇卫营能够战败。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依旧没有消息传来,那些文官也不由有些焦急起来,同时也有些害怕。
他们害怕福王会挡不住勇卫营的进攻,万一福王战败,那么他们暗中通信一事,定会被身在河南的魏忠贤给查出来。
暖阁内。
朱由校一脸平静的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与百官不同,朱由校对于此次出征,可谓是极为自信。
虽然此次出征的情况被某些人透露了出去,但是因为朱由校的严防死守,后勤方面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当然,最重要是,朱由校不是朱祁镇,秦良玉也不是王振,福王更不是瓦剌骑兵。
而且通过魏忠贤不断的传信,朱由校也清楚了他们的计划。
这次对战,无论是将领,兵源,装备,还是民心,全都在朱由校这边,可以说是优势在我。
因此,对于此次平叛,朱由校一点也不担心。
就在朱由校闭目养神同时,京城以南的官道上,一骑信使,奔着南门疾驰而来。
那信使看到城门口处的进进出出的人群,当即举起手中的战报,扯开嗓子大声喊道:
“河南大捷!!我军兵不血刃攻破敌城,生擒贼首……”
信使那信使一边跑,一边喊,嘹亮的声音清晰的传入了城门口处所有人的耳中。
“大捷?”
“河南那里怎么了?”
“不知道啊!”
“管他呢,王师打了胜仗,那是好事儿啊!”
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听到大捷之后,议论纷纷的同时,也不住欢呼起来。
自从朱由校登基之后,先是派锦衣卫给穷苦百姓发放了过冬的粮食和衣物,后有在东厂的维持下,为众多百姓申冤做主。
如今,在京城周边的百姓心中,当今天子可谓是一个爱民如子、不折不扣的仁得君主。
天子手下的兵打了胜仗,百姓们自然也是开心不已。
“快,立刻疏散人群,护送捷报入宫!”守城的军官也赶忙开始下令手下士兵,开始为报捷的信使疏通道路。
随后,那名信使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进入了城内。
入城之后,那信使依旧边走边喊,将河南大捷的消息,宣告给了城中的百姓。
听闻此讯的城中百姓也纷纷欢呼不已。
“天子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