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心回来的时候正赶上一名内侍向宜音回奏南宫贤太妃病重之事。
贤太妃是先帝朝西境乌兹国送来和亲的公主。先帝纳于后宫封了贤妃,曾为先帝诞下一女,赐封临安公主。可惜公主不满一岁便不幸夭折了,贤太妃伤心过甚,自此也落下了病根。
贤太妃是在先帝登基后入宫的,而那时宜音已经被幽禁在了承恩殿,所以与她并不熟稔,于是便着人唤来贤太妃宫里的掌事嬷嬷详问病情。
那嬷嬷也是跟着贤太妃从乌兹国陪嫁过来的,谈吐间颇为直接爽利,三言两语便将贤太妃的病情以及缘由讲了个清清楚楚。
据她所言,贤太妃固然因公主夭折而坏了身子,但一直有太医照料着也不算太严重。
元宵节前乌兹国派遣使者前来周朝,为新帝登基朝贺。圣人仁慈,特意赐了太妃与使臣相见,以慰太妃思乡之苦。
太妃原本见着故国之人很是开心,却不想从使臣口中得知乌兹又要送公主来周朝和亲,而且送来的人还是太妃唯一的妹妹。
“太妃乃是合硕亲王之女,家中大人早已亡故,自小与妹妹二人相依为命。娘娘很疼这个妹妹的,甚至在离开故国,来这里之前就为二姑娘寻了一门好亲事,就等着二姑娘年纪到了完婚,只是不知为何竟又要被送来和亲。娘娘这才急怒攻心,人也病倒了。”
嬷嬷说完,神情也颇为悲伤,垂首站着等宜音的示下。
乌兹国力微弱,夹在大周与荣国之间摇摆不定左右逢源,以谋得国存。西境那边的百姓们都戏称他们“不两属无以自安”。
宣宗朝时,乌兹更是直接倒向荣国,为其兵马借道频频骚扰大周西境。于是宣宗皇帝派了时年才十七岁的九皇子李承晔代帝亲征。
李承晔率军一度踏平乌兹,将荣国数万兵马尽数斩杀于乌兹国内。时任乌兹国王见形势不妙,遂以商议计策为由,诱骗荣国大将军陈显入宫,将其杀害,并亲自捧着陈显的人头去与李承晔和谈。
和谈的结果便是乌兹国送公主和亲,并向大周朝称臣纳贡。
此事后来又成了西陲边境人们口中的一大谈资,茶余饭后除了演绎宸王殿下神兵天降奋勇杀敌的英勇之外,又给乌兹国国主送了一个新的雅号——“乌兹奉先”。甚至编了童谣于街巷孩童间传唱:奉先奉先,提不起剑,斩杀阿耶,抱头鼠窜。
奉先乃前朝名将,却曾两度杀父,而被后世人所不齿。百姓如此称呼乌兹国主,乃是借此暗嘲他朝秦暮楚迎风倒的行径。
殿中博山炉燃起袅袅香烟,宜音怔怔坐着,她又想起阿娘为了不让她进宫跪地苦苦哀求的场面,如今贤太妃心中也定然是哀痛不已。
可两国和亲是大事,多少将士的性命都葬送在了那遥远的西陲之地,这才换来如今的局面……
这世间怎么这么多的纷争,这么多的别离,这么多的无可奈何。
“去太医院传话,再请几位院正过去全力医治贤太妃。”宫人领命退下。
宜音想了想,又说:“我去南宫看看她吧。”
南宫是历朝先帝太妃的居所。
萧索的冬日暮色罩笼着宫室,连枯枝上的乌啼之声听起来都显得有些无力。如同被更替的朝代一般,这些女子们的余生年华也被安置在这偏远的宫殿之中,渐渐蒙尘落灰,再也无人提及。
按内监们的说法,住在这里的人都是熬日子的,所以宫殿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平日里他们都是按着位置叫的,东边第二所便称“东二所”,西边第三所便称“西三所”。
贤太妃居住正是西三所。
宜音进去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因顾念着太妃病重,所以并未叫人提前通传,室内没有燃灯,昏暗不辨人影。
晚心命人去取火折子来,话音刚落,随她们一起过来的嬷嬷便紧忙摸索着上前点亮了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