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的更漏声起,子时。
薄纱灯罩罩笼着如豆灯火,薰笼很暖,香炉内瑞龙脑燃出幽幽安神的香气。
霖意直起身,抬了抬手,侍立一旁的内监碎步走向外殿,压低声音朝跪着的一众太医道:“诸位大人请回。”
众太医齐声告退,之后是一阵脚步声和宫人掩门的声音,轻且杂乱,在这沉静的夜里莫名地使人一阵烦躁。
随后殿内又静了下来。
霖意想他们一定在心底暗自抱怨:圣人无德,才致前朝后宫不宁,使我等夤夜奔波。
一定是这样的。
“明天降旨,罚他们一个月俸禄好不好,姊姊?”
他说完,轻轻笑了一下,少年白净如玉的脸上俱是温柔。
他将宜音的手放在自己的掌中,像是捧着一块稀世珍宝般细细端详着。她的手指纤纤,莹白如玉,卸了蔻丹的指甲泛着白,但是很好看。
这双手曾在他面前执笔书写,拨弦抚琴,也会细细地在糕点上摆上花样点缀,在他马球场上摔得一脸泥时,轻轻拿着帕子替他擦眼泪,也曾拉着他的手,对他说:“霖意,你别怕,我已经让人狠狠教训他们了,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欺负你了。”
突然他看见了虎口处的绛紫微痕。他伸出手指轻轻抚上去,又斜了斜身子,借着宫灯照得更清晰些,觑着眼睛仔细看去,那痕迹更加明显,这是将才施针留下的。
“庸医无能,一个月不够,得罚三个月俸禄。”
说完他又兀自笑道:“幸亏近侍都被打发出去了,否则一会儿口谕传到太医院,那帮老头子还不得吹胡子瞪眼的,三个月都白干了,想想都得气死。”
年轻的帝王就这么伏在宜音的榻前,他一点睡意都没有,任由思绪胡乱飞着。
一会是前尘,一会是往事,他甚至都预见明日,明日早朝定然又是一堆堆的折子呈上来,那些自称腹满诗书,廉洁奉公的臣子们又会身穿朝服,手持笏板在殿上吵个不停。
天子坐明堂,治九州,泽万民,承祧守器,继文统业。
“承祧守器,继文统业。”这两句来自他登位时昭告天下的文书,是杨忠拟的。
杨廉诚的诗词文章就连宣宗皇帝都赞不绝口,曾称他:“辞赋悬日月,文章撼江河。才情风流可与李太白相较者,今唯杨廉诚一人耳。”
杨家素来人才辈出,听闻太祖皇帝尚处微时,领兵初到长安,于太平街下马,亲自登门礼见杨氏家主,共商治国之策。
“相谈甚欢,太祖以兄称之。”这是记录于《太祖实录》上的一句话。
先帝在位时的杨府,更是这长安城仅次于宫廷皇城的存在。一应政事军务的折子内阁都会誊抄两份,一份送到承明殿圣人的案上,一份则送到杨府国公的书房。
世人赞:天下事,李杨共治。
是以作君臣一心,共底隆平之典范。
从太祖皇帝至如今,李氏的皇位传了六代,杨家的爵位亦承袭了六代。中流砥柱,国之栋梁啊。
“来人。”
殿内圣人传唤,门口进行的内侍立马躬身推门进去。
“传朕口谕:太后娘娘卧病于榻,朕忧思难安,遂罢朝三日,亲身侍疾。另,召国公杨忠进宫,朕有话要问。”
内监于第二日子时在承明殿外宣读了圣人口谕,诸臣子无不称颂天子仁德纯孝,随后便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