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音去到养居殿时圣人已经下朝,此时正歪在榻上拿着一本折子在看,身上盖了一块墨狐皮毯子。那毯子通体漆黑油亮,毛色如缎子一般漾着水纹,颇为罕见。
两名小内监跪在榻下,一人双手举着托盘,其上是茶水果子一类,另一人双手捧着厚厚一摞子奏折。
圣人见她进来,只乜了一眼,未置一语,便又将视线转向了手中的奏折。
宜音提裙跪倒在地,也并未出声音。许久,殿内一片寂静,偶尔只听见书页翻合的声音。
陈安站了半晌,转到鎏金兽脑香炉内添上圣人喜欢的瑞龙脑香,又到暖阁净了手,随后轻着脚步走到榻前跪倒,接过小内监手中的托盘,小心翼翼道:“陛下稍歇歇,用了茶点再看吧,横竖都是理不清的事情,您还是先顾惜龙体要紧。”
圣人闻言,撑着软枕稍坐起身来,看了看陈安手中的托盘,又看了一眼另一名内监手中足有一尺高的奏折,叹气道:“左手民俸,右手民责。朕享万民俸养就得担起社稷之责,哪里歇得?歇不得。”
陈安闻言,一脸慷慨激昂,花白的眉毛都是微微颤抖,道:“圣明无过陛下,您一心想着天下社稷,九州万民亦视您如天,陛下仁德爱民如斯,实乃万民之福,苍生之福。”
“罢了,就你会说话,起来吧。”
圣人将折子放下,接过托盘中的茶盏,抬了下手,陈安与那两名小内监都恭敬站起身来,退到一旁。
宜音还是在殿中跪着,垂着头,视线落在光亮无尘的地砖上。这些地砖据说都是建国之初,太宗皇帝朝中修建宫殿时从岭南山中取材运送过来,经工匠们切割打磨,时至今日,皇位更迭几百年,其上的纹理依旧清晰可见,一如往昔。历代帝王的脚踩在上面,或轻或重,在此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命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旺。
石之志兮,历久弥坚,人之念兮,飘忽无定。
圣人抿了一口茶,望向跪在地上的人,唤道:“宜音。”
“臣女在,陛下。”宜音高声答道。
“听说方才你在承恩殿搅了个乌烟瘴气,嚷着请德妃为你主持公道,还擅自捆了崔氏,惊动了太医院,可有此事?”
圣人低沉的声音从上方传来,隔着兽脑中燃起的袅袅烟雾,犹如梵音般遥远却又直击人心。
宜音没有抬头,只恭敬回答:“是,臣女知罪。”
“知罪?”圣人哂笑一声,眸光定在她身上,有一瞬的恍惚,仿佛眼前这道跪着的身影与记忆中的某个影子重合在了一起,他将茶盏放在小几上,缓缓坐起身来,“你知何罪?”
宜音跪直身子,垂眸正色道:“臣女有三罪,自呈于陛下。围困崔氏婠眉,折辱皇亲,其罪之一;与众嫔御对峙于承恩殿内,以下犯上,其罪之二;御赐酒中下药惊动太医院,诬陷崔氏,其罪之三。”
她的声音清澈又坚定,徐徐向圣人禀奏自己所犯之罪,语气中却无一丝畏惧与犹疑。
圣人亦怔了一怔,随后才说:“你倒坦然。”
“圣人明察秋毫,臣女不敢有所欺瞒。”宜音恭敬回答。
“好,答的很好。”圣人笑了笑,道:“那朕再问你,你如此行事,所为何故?”
宜音稍稍抬头,望向榻上的皇帝,只见他盘腿坐着,原本盖在身上的狐皮毯子此时松松垮垮从榻上垂下一角,他左手手肘抵在膝上,素白衣袍的广袖正搭着墨色的毯子,一黑一白,色泽分明。
宜音轻舒了口气,跪直身子,双手相叉高举至眉心郑重拜倒,答:“圣人清明不可污,中宫无过不可废。”
皇帝神色陡然一凛,殿内一片寂然,他微眯着眼睛审视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