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从晨光破晓到日落西山,罗马皇帝的舰队一直没有出现。”
“那一天,国王的骑士们,上帝的战士们在主的坟墓前进行了超越人类的战斗。”
“我从未见过如此规模浩大的战斗。”
“所有人的英勇,包括敌人的英勇都无可置疑,有主与耶稣共同为证。”
“国王失败了,大半的骑士和贵族被俘虏,这是一场灾难,一场可怕的灾难。”
“我们最终之所以能幸免于难,归因于敌人的仁慈。”
“萨拉丁是一位真正的骑士,值得尊敬的国王……或者说苏丹?”
“战后,他仁慈的释放了所有人,无论他是贵族还是士兵。”
“作为回应,国王伯埃蒙德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但耶路撒冷却不再是当初的耶路撒冷,作为休战的条件,国王答应了穆斯林们参拜圣城的请求。”
这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大主教在编年史里对第三次喀什凯龙之中的全部叙述。
而它有个更为人所知的名称——血地之战。
虽然战俘们回来了,但耶路撒冷王国东征积攒的精锐在这一战中全部覆灭。
拉丁人的国王们不得不执行更宽容的政策以换取穆斯林的支持。
至于东罗马帝国。
本来就是同床异梦的表面联盟,大家心里都懂。
无非是看你能打得过鞑靼汗国,所以喊你一声老大而已。
当穆斯林们参拜圣城时,亚历珊德拉却还在尼罗河的烂泥地里苦苦挣扎。
这是亚历珊德拉从未想到的局面。
在国内时,苏成与苏文主持重修了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大道,并招募移民修建了众多的商路。
安纳托利亚、色雷斯、伊比鲁斯都有众多优良海港。
军队可以很快的从国土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这也是东罗马帝国四面开战却还能存在的原因之一。
可是在埃及,别说新修的大道了。
就连恺撒时期修建的古道都被这群蛮族毁了。
“该死的,这群人是怎么出口粮食的,他们难道不用走路、运输的吗?”
烂泥地里的亚历珊德拉不顾形象的疯狂吐槽。
好死不死的,曼努埃尔还接了一句。
“陛下,我听说,埃及人用独木舟在河流上航行。”
“独木舟……!”
亚历珊德拉是不可能用独木舟的,不然三万大军就真成一字长蛇阵,纯白给了。
可这样她就被这烂泥地困住了。
原本即使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崇山峻岭中,她的军团也能每天行进三十个古里。
若是改用一人三马的圣甲铁骑更是能一天一夜走八十古里。
可在这里,她的三万大军每天却最多只能走十个古里。
没有太多的马匹,笨重的弩车、炮车只能靠人推,十个古里已经是筋疲力尽后的结果了。
后方的苏成更是炸裂!
亚历珊德拉麾下都是战兵,有时还能轻装一下。
但在苏成这里是三万大军的粮食、军械。
如果亚历珊德拉放弃独木舟是怕被伏击,那在苏成这了就根本没有这个选项。
埃及人坚壁清野,所有的一切都要国内跨海供给。
得益于之前下饺子一般的造舰计划。
海路上只要有战舰护航,基本畅通无阻。
可到了陆地上就举步维艰。
即使事先垫上石块,总有马车陷在泥地里堵塞道路,等推出了已经是一个时辰以后的事情了。
最要命的是,苏成在尼罗河两岸竟然看到了十分熟悉的东西——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