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双壁中的卫率领志愿者部队回国后,与国内的80万大军汇合,开启了东洲的战事。东洲,作为五个大洲面积是最大的,大夏国位于东洲的东部,向东与邻国隔海相望,向南与一些群岛国隔海相望,还有隔着热带雨林与南面的诸国相接壤,向西,隔着高原上最高的山脉还有戈壁大漠与西边的邻国接壤,最后在北面与北胡国接壤。大夏国居于中央,是四战之地,却又有东西南北海洋、高山、大漠戈壁等等天然屏障,所以历史上,夏族的祖先将周边所有有价值的土地都囊括进来了,能打的都打了,所以,夏族占据了东洲大陆最好的地方,夏族也将自己的领土扩展到了极致,再往外扩张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反正最好的都拿下了。至于周边邻国,东面的是岛国或半岛国,资源匮乏,南面的是群岛国或热带国家,也没什么太大的领土,然后气候还比较恶劣,资源倒是比较多,但因为都处于热带吗,夏族是农耕民族,自然对这里不是很感兴趣,向西,土地贫瘠,多是绿洲国家,稍微好一点的是一个西南邻国,跟夏族一样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古国,不过,相比夏族占据的都是亚热带、温带,还是略显不行,所以夏族对那也没兴趣,最后向北,苦寒之地,更是不行。至于东洲西部,也远远跟东洲东部比不了,多为游牧部族,跟历史上夏族北方一样。所以,整个东洲,最好的一块地,就是夏族祖先打下来的这片土地,再加上大夏国还囊括了这片土地四面的屏障,为最好的这块土地提供了战略纵深,所以,在东部海洋,南部海洋及热带雨林,西部高原及戈壁沙漠,北部苦寒之地,就是这四面的保护之下,夏族在这块东洲最好的土地上得以生息繁衍,孕育五千年文明。
东洲战事进展的很顺利,虽说东洲夏国的各邻国战力强悍,可是各自为政,互不支援,被帝国双壁中的卫各个击破,东部各国、南部各国、西部各国、东洲西部各国,依次被大夏国军队击败,大夏国军队依次开辟第一战场,第二战场,第三战场,第四战场,在一个月内,完成对整个东洲的征讨,至此,东洲各国臣服于大夏国。
于是,帝国双壁的卫霍合兵一处,开始对北胡国发动进攻。这个时候,东胡国内战也已经打的差不多了,东胡国北方已经取得绝对优势,击败南方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东胡国看到西洲东洲相继陷落于大夏国之手,南北方开启了和谈,决定结束内战,一致对外,应对大夏国欲征服世界的危机。东胡国的目的在于,让大夏国与北胡国死战,不管最后谁能赢,都消耗了双方的实力,然后东胡国在出兵对抗,坐收渔翁之利,事实上,由于内战的消耗,东胡国国力大损,现在没有能力正面来对抗已经拿下两个大洲的大夏国,所以主要目的是希望北胡国尽可能的消耗大夏国,然后换取能够自保,在以后恢复国力之后,再重新对付大夏国,拿回世界霸主的位置,重新使自己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合兵之后的卫霍,重新完成了各方面的补给,部队数量达到300万。
北胡国决定先发制人,经过全国总动员后集结兵力150万陈兵于大夏国与北胡国边境,大夏国为了应对,在江南征兵50万,支援前线,由帝国双壁中的卫统兵300万与北胡国在边境开战,另外,帝国双壁中的霍,率领包括三大精锐部队关宁铁骑、天雄军、秦兵、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禁军两个军团精锐在内的50万部队千里奔袭,绕过北胡国边境途径其他国家,打击北胡国在西洲的核心区域,趁着北胡国主力与卫作战之际,掏北胡国老窝子。
于北胡国两倍兵力的大夏国与北胡国军队在边境开战了。由于事先研究了大夏国军队的战法,尤其是卫霍的打法,北胡国学聪明了,步步为营,将部队梯次投入战场,不给大夏国军队全歼自己的机会,只可惜,这次大夏国军队是北胡国的两倍,根本不怕添油瓶战术,你派多少,我就派你的两倍。于是,这场在边境的战事就有意思了,北胡国先派30万部队进攻,大夏国派60万对抗,双方各有伤亡,但是北胡国军队人少扛不住,就先撤回来,大夏国也把部队撤回来休整,北胡国又接着新派50万进攻,大夏国也新派100万投入战场,北胡国又扛不住伤亡了,又撤回来了,大夏国也是再把部队调回来休整补充。双方就这么来来回回瞎折腾。为什么两倍优势于北胡国的大夏国军队这么跟北胡国玩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干脆全军压上啊。原因在于,这是在为霍争取时间,尽可能将这150万北胡国军队拖住,等待霍率领的精锐部队远程奔袭北胡国核心地区,拿下空虚的北胡国后方。北胡国的军事间谍卫星,发现了有部队由东向西朝自己这里进发,但是并没发现什么重装部队,也没有什么大型装备,大多数是汽车长龙,所以觉得就算是大夏国军队,没什么重武器,不足为惧,所以只是安排了一些边防部队应付。实际上,北胡国的能战之兵都在那150万人里了,自己又刚刚在南洲损失了不少精锐部队,实在是没有人手了,剩下的尤其是留在核心区域的部队大多都是些新兵,这可不能和大夏国征的兵比,因为大夏国刚刚结束诸侯混战,那些征的兵都是打过仗的,不是一群新兵蛋子。
就这样,在边境,两军像是过家家一样,你来我往,在另一方向,帝国双壁中的霍率领一支轻装部队,千里奔袭北胡国空虚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