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朝这些训导官与教导官走了来后,就道:“传旨,所有训导官与教导官的功名,凡为国而战死沙场者,其功名皆可由其子弟继承!”
“另外,此次若能击退建奴,皆可以抗虏之功授田,战死者,其所授之田,由其子弟继承!”
朱慈烺这么说后,训导官与教导官们皆不由得精神一振。
因为如果为国战死,就功名世袭。
这对于他们而言,的确是可以足以让他们愿意为自己家族拼一次的。
尽管他们多数不过是生员。
但别小看这个时代的生员。
尤其是在明末已经读书人剧增,而为几个生员名额争得极度内卷的情况下。
如果能让自己家族的子弟可以世袭生员,就意味着在科举的路上,要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拥有功名的本身,就意味着,会在政治上有一定特权,比如见官不跪,可以自由游学各地,以及拥有取得官位的机会等,更重要的是,免徭役!
而如果功名能世袭,就意味着自己的子孙可以自动获得这些待遇。
另外,就是军功授田。
也足以让他们兴奋的。
因为任何时代,最具诱惑力的奖掖还是土地。
尽管他们这些训导官和教导官本身就是地主阶级,但不代表他们就不希望自己的土地再多一些。
而军功授田对普通战兵自然也有很强的诱惑力。
可以说比银子还好使。
朱慈烺如今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真的算是在不计代价地要击退建奴,而要改变历史的走向。
朱慈烺知道这样会在将来造就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即有世袭功名的新贵族和需要授田的新地主。
但这对于朱慈烺现在而言,都不重要。
他现在只希望能最大的激励御林营的将士们去为他拼杀。
要想让人家替你的江山卖命,不下血本怎么行。
光靠这个年代的忠义,只能保证让人家为你在战场上放两枪,如果银子给足,是会顽强抵抗一下,但要完全让人家为你拼命,肯定是要有封妻荫子的好处才行的。
当然,朱慈烺倒也不怕将来没田可授,也没足够的财政去支撑这些新贵族。
因为他其实也不是心血来潮,一拍脑门就做了个决定,而是早就有此意。
首先,关于将来有没有足够的田去授予给立功者这事。
朱慈烺是不担心的。
毕竟从崇祯初年开始,北方就一直战乱,早已十室九空,大量田地已经抛荒。
加上京师的大量勋贵朝臣因为跪迎李自成被来了个大清洗,他们的田地自然就都成了无主之田。
而李自成又因为没在京师捞到好处,沿途也拷掠了不少没有南迁的地主豪绅,使得不少地主豪绅也被灭门不少,其土地也大量闲置。
另外就是建奴入关后,因为其在张家口堡的粮秣金银被朱慈烺薅走,使得建奴也在北方灭门不少。
所以,朱慈烺将来只要收复了北方半壁河山,是不缺土地去授的。
其次,南方还有大量不老实对朝廷心存异心的权贵官绅没有被清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