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同意了李邦华等执政公卿的提议,并最终下旨,让李明睿任苏松巡抚,祁彪佳任应天巡抚,杨廷麟任浙江巡抚。
另外,朱慈烺也下旨对其他几个地区的巡抚做了调整。
而为接下来大明推行进一步的内政改革做准备。
除此之外。
李明睿奏请考选吏员为官的事,也正式以诏旨的方式下达。
朱慈烺下诏,为广纳英才,而不使地方亲民之吏只能屈居于下流,以至于无进身之阶,而渐趋于庸碌或贪墨之吏,使吏治败坏,故特旨废胥吏旧制,而设吏选科!
按照旨意规定,在每年会试结束后进行一次吏员考选,考中者可赐进士及第,而同殿试中第一二三甲进士一样铨叙,参加馆选。
这对于大明官吏铨叙制度而言,算是一个大动作。
而因为有推行考成法和增设巡检制度的改革动作被反对后产生的后果教训在先,所以,倒也没有大臣再敢明着反对。
以至于,阻碍看上去不大。
很快,连江阴县的典史陈明遇都知道了此事,且立即找到了原江阴典史阎应元:
“好消息啊!”
“兄不是自叹不能有报效国家的更大机会吗?如今陛下有诏,设选吏科,参加此科考试者,可授进士出身!”
“真有此事?”
阎应元听后立即站起身来,看向了陈明遇。
陈明遇则把《邸报》给了他看。
阎应元看后大为欣喜,开始感叹:“吾皇开明之主啊!”
陈明遇道:“兄何不早入京参考,反正兄现在已无公身?”
阎应元笑着颔首道:“正该进京试他一试。”
陈明遇道:“弟也与兄一起去,且待弟向老父母通禀一声。”
阎应元点首。
于是,阎应元和陈明遇硬是于次日告别亲友,冒着漫天大雪,往南都而来。
而在阎应元和陈明遇往南都来参加考选时,祁彪佳、李明睿、杨廷麟三人则已在城外一处客栈喝着热酒,准备分别。
“公已是部堂,何故也请求外调为巡抚?”
李明睿问起祁彪佳来。
祁彪佳道:“至此国家欲兴复之际,最不需要的在京侃侃而谈之辈,而是能治民治军的干臣!”
“吾虽不才,但也想去地方看看民情;”
“另外,本朝接下来能否重振河山,其实关键不在于外敌,而在民政吏治能否彻底兴利除弊,而一改昔日积重难返之象,这个时候若只为了仕途而待在朝中,反而没意义。”
杨廷麟听后点首:“公此言在理,在京中,唯一能做的就是考成之事,但考成之事上有大冢宰督促着,下有六科盯着,有没有我们在朝中都区别不大。”
李明睿则只是淡淡一笑。
祁彪佳这时倒看向了李明睿,笑道:“这次提议朝廷给吏员出路,乃公提议的,公素来颇有远谋,不知公对于接下来我等巡抚地方有何深谋远虑?”
“没错,倒要向公请教。”
杨廷麟也看向了李明睿。
李明睿则道:“惭愧!鄙人本是翰林词臣,未历过地方,倒也不是很熟悉地方庶政,但既然二公问起,那也就只能纸上谈兵一回。”
说着,李明睿就说道:“内政第一在于税务,第二在于安民,第三在于防灾,第四在于劝农桑而兴水利,第五在于崇教化而正人心即建学校、防邪教。而这一切的本则在土地和人口,接下来应该先进行清丈田地与厘清人口;如此才不至于盲人摸象。”
杨廷麟听后点首。
但突然,祁彪佳则道:“或许这些都在其次,首先要做的应该还是整顿吏治,抓住权柄!”
李明睿朝做过地方知县的祁彪佳拱手:“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