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的深度,让海水处于一种幽暗、寒冷的氛围中。
熊犇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身体的变化。
绝对防御抵御住了由于海水中下潜而产生的高压。
熊犇没有在陆地上的河流下潜过。
如果曾经在陆地上的河流、湖泊等地方下潜过,仔细感受其中的差别。
就会发现在陆地,在淡水中下潜的时候,生物感知到的水压要远远大于同等深度的、在海洋中的潜水。
所以,在海洋中潜水比在陆地上潜水深度要深得多。
人类在潜水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水压等。
身体也会出现许多特征。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当游泳的时候,让水淹过胸口,就会感受到胸闷的感觉。
而如果继续下潜,到了水下三十米左右,心脏跳动的速度回明显变换,可能只有四五十下每分钟。
在这种情况下,肺部会被进一步压缩,体积减少三分之二左右,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
人的各方面反应都会降低,从而变得像是慢倍速播放。
神经传导速度也会慢很多。
而如果下潜到一百米深,这个时候心脏跳动频率可能只有每分钟25下左右,甚至更低。
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大脑,可能会让大脑陷入沉睡。
如果没有任何设备,人类下潜的深度极限也就是一百多米。
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鱼、海豚等,为了适应海洋中的环境,为了更好的感知周围的情况。
它们在潜泳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听觉来感知周围的情况,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前方的物体的位置。
海豚在海洋中,感知范围可以达到一百多米,可以很轻松感知到距离它一百多米的一粒黄豆的准确位置。
……
鱼儿下潜到深处,会通过自己的鱼鳔和肝脏 等器官来调节体内的相对密度,从而适应水压的增加。
而熊犇则完全是依靠着绝对防御来硬扛着。
好在绝对防御能将水压抵消于无形,不然,熊犇在深海中,恐怕要寸步难行。
水母王带着水母群在高速移动着。
让熊犇感到疑惑的巨大的阴影很快就消失不见。
很久、很久,水母王至少跑了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熊犇几乎没有见到什么鱼类,或者其他生物存在。
只见到了一种类似于狮子鱼的鱼类。
除了水母外,给熊犇的感觉就是荒芜。
陆地上沙子堆积一片,组成了荒芜的沙漠。
而海洋深处,由于恶劣的环境、稀缺的资源,导致这里的生物变得极为稀少。
有人甚至因为此而认为探索海洋没有必要,因为深海中恶劣的环境不会有什么有太大价值的东西。
当然,更多人坚持继续探索。
因为,这里毕竟,很有可能是物种起源之地。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不断对海洋进行探索。
但是,海洋实在是太大也太深了。
截止到现在,所探索的区域,所探索到的收获,只不过是探索了蓝星海洋的一个指甲盖!
而只不过研究一个指甲盖,就想要知道海洋的宝藏、海洋的奥秘,这无疑是痴心妄想。
熊犇觉得它现在的能力,很适合在海洋中探险。
不过,现在并不是考虑这个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