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
谢迁一听,就来了兴趣,问道:“难道不是那王学所言吗?”
“王守仁号为陛下嫡传,但实际上有自己的主意。”杨廷和摇头道,“王守仁学走的,只是陛下提倡的解决问题的手段,用来充实王学这一脉缺少的东西。”
“什么东西?”杨一清也好奇,作为读书人,怎么可能不对道统这种说法好奇呢?
他毕竟提倡过心理合一,只不过计划失败了。
被朱厚照一手期货,直接打懵了。
期货市场的狂热,直接将所有土地所有者吸引走了,而这批人整天忙着炒期货,人都浮躁了,哪有空听杨一清长篇大论?
所以对于杨廷和的话,他也很好奇。
“就是!什么东西?”费宏皱眉。
“王守仁的心学,夹杂了大量佛家言论。号称知行合一,明心知贤。这一套,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为准则,有的只是‘破心中贼’,那么心中之贼,人和人所处环境不同,所面对的危机不同,自然有各自不同的方向,那么人人不同,却人人可以成贤,与那大乘所传,人人觉佛又有什么区别?”
杨廷和目光锐利得很,众人一听也很快反应过来。
“所以陛下补齐了王守仁的短板?”
“对!补齐了。《儒学辩证法》。”杨廷和提醒道。
谢迁思索了一下说:“《儒学辩证法》我是看过了,但主要是面对学术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重点,解决重点、归纳总结、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这便是中庸大道啊。”杨廷和笑道。
“陛下与所有人所想的不同,他的一切学问方向,既非理学,也非心学,更非道、法、墨、等诸子百家,而是重新定义了《中庸》。”
“那不就是杂家吗?”
费宏挑眉,接着思索了一下:“还真是,杂家。杂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错了。”杨廷和摇头,“杂家并非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维。”
“思维?”
“思维乃是古词,出自唐代李德裕的《赐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杨廷和解释说,“本意是思量,但陛下赋予延伸意义为: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
众人闻言一愣,仔细一想先秦两汉对于杂家的表述,好像还真是……
“而自从董仲舒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初,杂家的思维方式,就被中庸所套用。只是多少年来,却没有多少人写到点子上。”
“于是陛下的《儒学辩证法》核心就在于,基于现实看待问题,务必做到实事求是,要客观而非主观。但人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那么就需要一个载体来让我们的主官变得客观起来。”
“治国!”杨一清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