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接受了杨廷和杨慎的意见,对世袭吏员直接清退进行补丁,是世袭补偿的。
同时将他们直接从本地抽走,防止他们变成本地豪强劣绅,转而影响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至于不来的,那就直接清退了。
补偿也别想要了。
按照朱厚照开出的补偿来看,一个能考核过关的家伙,至少能拿到两百两白银的补偿。
考不过也有五十两。
这足够很多人不畏艰险走一趟北京了。
当然这么多人来北京,必定混乱,之后还需要审查。
就算不合格也无所谓,大明朝需要人才建设地方。
你敢骗,说明你胆子大,适合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奔北海啥的。
总有一款,一个地方适合你。
朱厚照最缺的就是人才了。
永远不嫌多。
当然,朝廷最关注的不是这个,而是关于杨慎的调任。
朱厚照突然调任杨慎为新闻清吏司掌印,又让他做报刊的主编或者裁判审核,这本身就意味着杨廷和父子俩,一个掌握了朝廷的喉舌,一个掌握了朝廷的权力,相当于一下成为炙手可热的顶级权贵。
皇帝这是要干什么?
难不成是想要逼着杨廷和退位?
有人思考。
接着上书弹劾杨廷和,贪恋权位,胡乱泄密,这才让杨慎写出了升官的奏本云云。
总之,杨慎的压力一下就大了很多。
无数双眼睛盯着他。
至于农部的设立,反响反而平平无奇。
毕竟朱厚照改制的野心,大家都清楚无比。
司农司变成农部,本质上就是换个名字而已,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直到第二天,朱厚照突然下旨,调镇国将军朱佑枫担任农部尚书,并亲自兼领茶业司督办。
直接开了宗亲入职诸部衙门的先河,瞬间让所有文官警惕。
然后奏本丢堆满了朱厚照桌头。
要朱厚照遵守规矩,不要胡搞,太祖高皇帝在天有灵见不得此事云云。
但朱厚照直接留中,连看都懒得看。
然后,宗人府这边,有人跑来找皇帝了。
“臣参见陛下。”泾王朱佑橓作揖。
朱厚照摆了摆手说:“皇叔客气了,坐。”
朱佑橓是宪宗皇帝第十二子,弘治四年封于山东沂州,属于山东诸王中的一员。
不过他和衡王不同,那就是这位王爷他,比较传统和温和,并且他两世就除国,所以没名气。
当然,他的儿子朱厚烇不争气,还未就封就死了,所以嘉靖就给除国。
并且,这位王爷很爱他的王妃,在沂州建的王陵,他自己没用上,而是给了突然离世的王妃使用。
结果王妃的陵刚用完没多久,他自己也走了。
而在位的嘉靖帝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特地在北京修坟安置这位皇叔遗体。
当然,朱厚烇的死,不排除是处理掉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毕竟泾王朱佑橓的年岁,其实也不大。
现在他也才三十八岁。
正直壮年。
只是这一次来找自己,不知道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