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真是能沉住气。”
正在写写画画的王守仁闻言抬起头,庭外,一个青衣中年男人走进来,无奈的摇头:“陛下都把天捅破了……”
“无非就是正韵之争。”
王守仁又低下头来,继续处理自己的文章:“难得一次休沐,你若是来寻我辩论,我自当欢迎,倘若不是,你就自个儿寻开心去。”
“你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的直。”青衣中年男人在他面前落座,“阳明兄,你对拼音和注音,属意哪个?”
“湛元明,你这话是认真的?我属意哪个重要吗?”王守仁皱眉看着眼前的湛若水,这货去年就到北京了。
只不过皇帝之前跑山西处理九边的事情了,让他呆在京中混了小半年,这才回来正式安排官职。
不过也是翰林院的差使。
朱厚照养着湛若水,也是为了统合心学诸派系。
只是,湛若水现在和王阳明的分歧很大。
尤其是王守仁基于朱厚照的“天演论”诞生的《阳明天演论》一书,虽然将朱厚照的学问,心学理学彻底统合到了一起,但内部的分歧还是很大。
这是注定要分裂的学系。
所以湛若水不明白一向治学严谨的王守仁,为什么会选择写出这种混乱矛盾的文章。
两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
最终谁也辩不过谁,就暂且搁置。
但今日,湛若水再来找王守仁,就是奔着声韵学来的。
虽然湛若水不是很懂,但他深刻认识到,老祖宗的反切法也是瑰宝。
皇帝要重新正韵,这个干系更大。
毕竟《洪武正韵》作为官方考试资料,已经用了一百五十年,结果转头你要修改韵书,这是闹哪样?
一般都是王朝更迭的时候,新朝才开始做正韵工作的。
朱厚照这是朝着改换法统去的吗?
文官们书都快上烂了,但全都被朱厚照留中,不管不顾。
大家也只能硬着头皮来。
湛若水也受了不少人的委托,尤其是广东士绅,希望暂时不要改韵书。
因为广府的话,也是古汉语的后代,学习《洪武正韵》优势还不低。
若是修改了,那可就要重新学,这个成本太大。
士绅们接受不了。
更重要的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厚照的新韵,是为了配合推行拼音或者注音的。
这将严重的降低识字门槛,加大士绅内卷竞争。
读书人一多,他们的利益就会被瓜分。
这是上岸的士绅团队不想看到的。
总之,诸此种种,湛若水还是希望王守仁能站出来,制止朱厚照的修韵工作。
但王守仁的摆烂,还是让湛若水有点无奈。
“罢了,今日不跟你说韵书的事情。”湛若水沉吟了一下道,“说说你的《阳明天演论》吧。”
“想要辩什么?”
“天之公里有五:天行有常,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仁之公里有五:天人合一,存天知道,明德致良,知行合一,明哲保身。
其中,天行有常故而天理常在难道不是废话?
那么物竞天择所以要存天知道,解释一下,存天知道的存天是什么?存天理吗?知道是你所认可的致良知吗?那么这个和下边的知行合一不就冲突了?
然后优胜劣汰,为什么对应明德致良呢?明德是明明德,致良不也是致良知吗?
为了你的学问,你能一直你那套来替代吗?无处不在的矛盾,很难想象这是你写的文章。”
湛若水吐槽了起来。
王守仁的《阳明天演论》,甚至比不上他徒弟王艮的《三权论》。
真是很难想象这是王守仁的手笔。
而王守仁听着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将手中的资料推过去:“这是翰林院破译的部分商代文字。”
湛若水一愣:啥意思?
拿起来看了一下,上边的表格写满了各种论述,只有二十个字基本得到各方士绅的认可,被定为释义。